黃權國
【摘 要】所謂的地理探究式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設計,指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索的過程。在探索地理知識的流程中,學生能夠有效的掌握相應的地理技能。利用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學生能更容易的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能夠,并且產生對于地理探究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在這個流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構建地理知識體系,并且獲得綜合地理素養的提升。本文探討了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對策以及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對策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能夠自主的體驗、發現以及探索,并且能夠判斷、整理、歸納、分析以及收集大量的地理信息資料,能夠發展自身的創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則需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從自己的認知能力需求出發,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
為了發揮探究式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及研究,并且全面的整合學習資料,明確相應的條理。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充分的進行思考,教師需要適當的進行等待,并且把自己的教學精力放到如何啟發和引導學生方面。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能力以及知識基礎出發,為學生挑選針對性的參考資料以及資源,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比如在講解火山和地震的相關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探索問題:第一,我國屬于地震和火災多發的國家,請問我國經常發生地震的地區在哪兒?第二,火山對于我們的生活有著哪些影響?第三,如果出現了地震,我們應該怎么有效的逃生?通過設置針對性的有效問題,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探究,并且在充分的時間中進行探索,能夠發展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水平。
二、在課前預習中引導學生探究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后作業提前做的方式,為學提供必要的學習策略以及材料,讓學生帶著相應的問題進行預習,這樣可以發揮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講解北極地區以及南極地區相關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關于北極以及南極的資料內容,讓學生對兩個地區的情況進行調查。教師可以布置“極地科學考察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起名,并且扮演不同的專業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用互聯網進行資料查血,也可以到學校的圖書館中進行查閱。負責研究動物的學生可以搜集某種動物的資料,并且搭配美麗的圖片。負責研究人口的學生可以報道因紐特人的生活。負責調查環境的學生可以收集關于南極環保工作的資料。負責研究能源情況的學生,可以搜集關于南極氣候的資料。如果學生在研究中碰到了困難,可以向自己小組的同學進行求助,并且一起商量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自主的理解并且查找資料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記錄,并且在不理解的內容中進行標記,保持和學生的聯系,回答學生的疑惑,鼓勵學生進行自學和探索。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發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并且發揮自己的潛能,相應的學生過程從原本的被動變成主動的形式,學生能夠自主的發現并且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
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設置課堂討論的環節,并且引導學生解放自己的思想,進行大膽的質疑,并且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教師需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并且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成就感以及成功的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作業,提煉出普遍的問題,并且通過針對性的講解化解學生的疑惑[1]。比如,對于《經線》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問經線的形狀,一個學生說經線是弧形的,教師不能馬上否定這個學生的想法,可以進行合理的指點:同學們,你們知道如何區別半圓以及半弧嗎?學生們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熟悉,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最終經過討論得出:“半圓屬于弧,弧并不一定是半圓,經線的形狀準確的說是半圓。終于教師來說,需要掌握有效的評價方法,結合定量評價以及定性評價的方式,盡可能的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加強對于學生的鼓勵,并且多多表揚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總結以及交流,這是地理探究中必不可少的過程。學生通過彼此交流探究方法,能夠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共享,促進同學的進步[2]。比如,如果學生發現同學的學習方式效率比較高,那么在實際的學習中可以借用相同的學習思路和方式,這樣也就促進了自己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確保總結以及交流的實效性。
四、結論
綜上,本文探討了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對策,提出了自己的粗淺認識以及建議,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有待深化以及改進。對于工作在一線的地理教師,需要持續的探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并且全面的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地理思維以及能力的成長。探究式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樊軍志.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科技展望,2016(28).
[2]廖濤.農村初中地理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5(24)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