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香
摘 要: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遇到瓶頸的時候,嘗試新方法不失為一個選擇。喜歡玩游戲是人類的天性,小孩、青少年和成人都喜歡,本文提出利用人們此天性,把游戲化教學運用到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在寓教于樂的同時,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 理論課 游戲化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我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國家對此也相當重視,既有全國遴選專家學者統一編寫、全國統一使用的教材,也有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聯合發文,這在我國其他課程的教學中是從來沒有的。然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并沒有因此而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多年以來,相關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的教師們,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不斷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有的在實踐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總的來說,成效并不明顯,提升空間還很大。
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本科學校的學生來說,高職大學生的理論基礎要差很多。因此,傳統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一直很不理想,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較低。盡管授課教師想了很多辦法,但課堂上不少學生要么說小話,要么打瞌睡,要么玩手機,真正認真聽課并與老師積極交流的學生很少,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
二、游戲及游戲化教學的價值
喜歡玩游戲是人類的天性,不僅小孩喜歡,成人也喜歡。游戲具有三個方面的核心價值:游戲動機、游戲思維和游戲精神,游戲的最高層次和最有意義的價值是游戲精神,簡單地說,游戲精神就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自由地追求本質和精神上的自由。對于兒童是這樣的,就如福祿培爾所言,游戲是兒童發展的最高階段,人的最純潔的本質和最內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和表現的。其實對于青少年乃至成人亦是如此,在胡伊青加看來,人類社會的很多行為都是可以和游戲聯系起來的,人本質上就是游戲者。而席勒更是認為“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該觀點從某種角度上也闡明了游戲精神的價值。游戲化教學是課程組織游戲化的一種形式,是指教師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習者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把游戲的機制引入到教學中,把教學當做游戲, 使教學過程變得愉快、輕松、有趣,充分發揮學習者主體性的教育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利用和調動學習者的自愿心理和行為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習者全身心投入到目的性活動之中,讓學習者熱愛學習、享受學習,促進學習者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三、網絡游戲對學生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游戲越來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傳統游戲,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現實問題,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爭議與質疑。從小學到大學,一部分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沉迷于電子網絡游戲不能自拔,荒廢學業,甚至影響身體健康。為此,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的有識之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盡量減少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但收效不甚理想。一方面是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甚至成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則是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為了玩好游戲,學生們能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去學習游戲規則,非常自覺地練習游戲技能。而學生在課堂或者線上學習中為什么就不能出現這種自覺、努力探究的精神呢?如果能夠將網絡游戲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設計開發出能吸引學生的教育教學游戲軟件,真正實現我國在千百年前就總結提出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不但能極大地減少網絡游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還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學的效果。
四、我國對網絡游戲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研究
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對網絡游戲與教育教學的結合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研究者們試圖利用游戲與教育的結合,解決網絡游戲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以及目前教育教學上存在的種種弊端。但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在2000年以前幾乎看不到相關的文獻,同時也沒有相關的專著。另外,研究也主要在教育游戲的基本理論研究和教育游戲軟件的實踐探索這兩個方面。在游戲化教學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幼兒園和中小學領域,在大學領域還比較少見,已有的文獻中也主要是對大學體育、計算機、語文等課程進行的游戲化教學研究,基本上沒有專門針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游戲化教學研究。
隨著現代互聯網與游戲設計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完全有能力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出有利于教學的游戲軟件,讓學生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鞏固,真正做到“玩”中“學”。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發展,人們逐漸習慣了使用移動端上網的方式。國內外各大門戶網站也開始陸續推出相應的移動APP來占據一定的網絡市場空間。如今,手機APP的使用群體已經相當龐大,受到廣大用戶的追捧和喜愛,手機上的游戲種類也越來越多,有適合不同年紀的各類游戲,不少兒童在還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用手機玩游戲。不少高職大學生上課也許不會帶課本,但一定會帶手機,如果能夠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手機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完成對課程的學習,更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度會大大提升,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游戲化教學在高職思政理論課中的具體教學設計
游戲化教學設計要有選擇性地運用,并不是所有課程、同一課程中的所有內容都適合這種教學方法。一定要選取其中比較適合用游戲進行教學的章節,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游戲,既可以是傳統游戲,也可以是網絡游戲。另外還要考慮到教學游戲的特征,不僅要有游戲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提升能力。
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可以效仿一款在線角色扮演的“美國使命”網絡游戲。在游戲的開始,簡單交代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情況,然后以時間和重大的歷史事件為游戲的主脈絡,把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放進游戲中,游戲需要玩家沉浸于歷史情境中,在與角色對話、接受游戲任務的過程中體驗當時社會的現狀和人們的生活,每個任務都有互動游戲和一組課程教學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體會革命成功的不易。
在第八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教學中,可以根據“五位一體”的建設總布局,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個部分中選取知識點進行教學游戲設計。如經濟部分,在國民收入分配的知識點教授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來掌握,學生通過扮演不同企業所有者的身份,思考自己賺取的總利潤應該怎樣分配,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在政治部分,讓學生分小組,在了解我國現在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再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設計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國家管理制度,用PPT的形式展現出來,小組間進行評比,在評比中發現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盡管學生們提出的想法比較稚嫩,卻是他們通過游戲了解、認識國家政治制度的開始。在文化部分,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對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向大家介紹一種自己比較喜歡的文化(飲食、茶、書法、舞蹈等),或者自己家鄉一種比較特殊的風俗,學生的參與熱情比較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好。在和諧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部分,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描繪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環境(社會與自然)的游戲環節,與現實社會比較后,提出實現理想生活環境的途徑。
在第九章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教學中,可設計一個主題辯論的游戲環節。正方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為題;反方以“武力方式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為題。在辯論的前一個星期,教師把要求向學生講清楚。為了在辯論中表現得更好,學生會通過多種途徑,主動尋找與辯題相關的知識,在辯論的過程中,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在觀眾提問環節,其他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很高,課堂氣氛相當熱烈。不少學生對這次辯論印象深刻,并成為他們關注國家大事的良好起點。
總之,游戲化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互動教學新模式,教師要從自己做演員轉變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充分調動學生及群組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師的導演策劃下,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因此,在課程教學設計里面,最好要有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和互評互助的環節,來提高團隊學習的能力。
游戲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教師只要努力去思考和設計,總有一些游戲化的元素可以利用,即使沒有綜合性的游戲,針對一個小環節,也可以自主設計充滿生機和意趣的游戲。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看法和體會,甚至可以讓學生談一談通過游戲發現了什么,從而發揮教學游戲的價值。
游戲化教學設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團隊協作的功能,共同設計教學游戲,相互借鑒,最后還能形成一個游戲化教學資源庫。游戲化教學設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須積累大量的關于游戲化教學法的知識,懂得必要的設計游戲技能,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出發,在游戲的選擇、設計和應用上下苦功夫,奮力前行,才能看到游戲化教學道路上別樣精彩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劉美玲.堵不如疏,游戲也可登上大雅之堂[J].考試周刊,2015(94).
[2]李晶.教育游戲輔助課堂教學或學習的優勢與應用方式[J].治教之法,2014(4).
[3]王暢.手機APP在高校游戲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6(3).
[4]杜俊.數字化游戲教學法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