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華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更傾向于對課文情節與內容的分析,這是語文教學存在的偏向和誤區。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言訓練觀,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正確理解和善于運用語言文字。人們常說“文道合一”,我們在注重一遍一遍地揣摩文章內容、作者的情感的同時,不要忘記一個字、一個詞地去寫、去理解、去運用。語言訓練的價值無需細說,語言文字的訓練不應弱化。
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小學語文教學應通過揣摩品味語言、積累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的手段,促進學生語言發展,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滲透教育思想,完成教學任務。語言訓練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本文從語言準確、語言生動、語言鮮明和語言形象四個方面展開討論,試圖尋找小學生語言訓練的一些具體方法。
一、語言準確的訓練方法
語言是一種技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語言描述要與所觀察到的事物相對應,不能張冠李戴,這就是語言的準確性。語言準確是語言的鮮明、生動、形象的前提。
小學階段的語言準確訓練要以提高學生識字量為基本要求。一方面,學生要對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全面的認識和準確的理解,做到讀準字音、辨析字形和理解字義。在《翠鳥》片段教學中,課題導入時,教師:“下面就看老師寫課題,哎,這個‘翠字怎么寫?提筆忘字了,誰能提醒一下老師?”學生1:“‘翠上面是個羽毛的‘羽字?!睂W生2:“‘羽字不帶鉤?!苯處煟骸班?,明白了,謝謝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帶鉤,先請同學們看老師寫。”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學生經常出現的書寫錯誤,看似不經意地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實則巧妙地進行了一次字的訓練。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不僅是個別語句的積累,更是對各種語言形式的積累。例如,通過精心篩選同義詞,辨析同義詞在詞義、感情色彩和用法上的細微差別,找出符合表情達意的最準確詞語,這是詞匯的積累。此外,通過精心推敲、選擇句式,把語言寫得更加符合邏輯,更加精美,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掌握語法的基本規律,這才是更高層面的語言積累。學生積累的詞匯量越大,大腦的詞序若得以儲存了,就能自覺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做到語言規范、簡明、準確,其語言思維能力便會愈加敏捷、深刻、全面。
二、語言鮮明的訓練方法
鮮明是指語言表達時感情色彩分明,觀點毫不含糊。語言鮮明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蘊含著作者的喜好和厭惡的情感。如何進行語言鮮明的訓練?一是褒貶互用,體味語言的色彩。例如,“灑滿陽光的校園,書聲瑯瑯,同學們正在地吮吸著知識的瓊漿”,“貪婪”一詞鮮明地表現了同學們如饑似渴的學習情景。語文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認真體味、揣摩褒義詞和貶義詞的感情色彩,讓學生找出褒貶詞,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風格,而且要善于啟發學生運用語言感情色彩的轉變,巧妙做到貶詞褒用、褒詞貶用。二是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情感。《草船借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十一處之多,例如,“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边@一句話既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也是戰勝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更是諸葛亮自豪、自信的笑。扮演者要進入角色,用心體會每句臺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神妙”,讀出人物的情感。
三、語言生動的訓練方法
生動的語言猶如畫龍點睛,給讀者以靈魂的促動,能拓寬和開闊人們的心理,產生思想的共鳴。語言訓練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語法常識,掌握語言能力,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知領悟,讓外化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第一,詞性的活用。所謂的詞性活用是指某些詞在詞性上是屬于甲類,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被臨時用來當乙類詞性使用,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我們知道,使用語言為了達到特定交際目的,完成特定的社會交際任務,詞性活用適當可以取得言簡意賅、新奇醒目和生動形象的效果。對于詞性的活用,要教給學生“言語創造的策略”,它貫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第二,巧用修辭。修辭是給語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劑”,教師要教會學生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等方法。例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在語言表達形式運用“雙關語”,就是充分利用詞的多義性,讓語言具有雙重的意思,做到言此意彼的含蓄,增加語言的趣味性,不禁令人會心一笑,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對于這類的修辭手法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學生便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語感,從而領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奧妙。
四、語言形象的訓練方法
培養學生初步文學鑒賞能力是語言形象的有效訓練方法之一。文學鑒賞是一種精神活動,對語言鑒賞探析是其中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詞句品讀,展開聯想與想象,激發情感,啟迪心靈。例如,賞析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玩味,提升審美能力。此外,語言總是在特定的交際環境之中產生的,而且必須依賴特定的語境?!兑酪老e的深情》一文有一段描述:“人們都拿著楓葉……戰士們走向夾道歡迎的人群,孩子們奮力地撒著紙屑的花雨,歡呼著……戰士們簡直是在朝鮮人民送行的淚雨中進行?!蔽闹械摹盎ㄓ辍薄皽I雨”都是新詞,因語境而生成,詞新義切,生動形象,給人無限的表象、想象和聯想。語言訓練不是機械練習,我們要尋覓的是在“悟”與“練”的結合點,如此,語言才能得以“形、情”兼備、千姿百媚。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浦縣城關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