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生
摘 要:小學一年級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第一年,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養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應該尤其重視。我認為可以從常規教育、安全教育、行為習慣、獎懲制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訓練,讓孩子們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教師通過制度管理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文章通過對抓常規教育、抓安全教育、設立競爭機制、制定管理制度四方面展開分析,談談我對小學一年級班級管理的做法。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班級管理;習慣培養;常規教育
幼兒園到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一年級是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轉折,無論是環境還是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那么他們在新環境中,面對新的老師、同學,班主任要怎樣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校園生活,并進行有效班級管理呢?下面我將重點進行論述。
2015年9月,我又一次接任福建省福州市湖濱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猶記得多年前第一次接任一年級班主任時的彷徨和手忙腳亂,不禁感慨。經常聽到身邊的同事這樣抱怨:“教一年級最累!孩子很難管,太調皮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很辛苦,在第一學期不僅要完成許多書面的材料:學籍卡、義務卡、醫保繳費統計等,還要應付班里五十幾個“小毛孩”,一天下來馬不停蹄地忙,累得腰酸背痛,學生還未必領你的情,辛苦付出卻未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可是,一年級又是小學生涯的開端,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要尤為重視。而這也就注定了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不僅是老師,還是警察、保姆……工作十分煩瑣。針對這幾年的低年段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和教育。
一、抓常規教育,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行為習慣的培養
1.學習排路隊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無紀律性,很隨意,所以強化路隊訓練必須在初期就實行。排隊在學校里是很重要的事,排隊效率直接影響校園活動的開展。晨會、出操、放學回家、到多功能室上課等都要排路隊,五十幾個自我約束力弱的學生,要排成整齊、安靜的兩列縱隊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放學排路隊為例,首先,我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整理好書包出門排隊,超過時間的學生要為班級做一件好事,比如,擦窗臺,擺桌子等。一開始給30秒時間,老師數:“30、29、28……”隨著秒數越來越少,孩子們有了緊迫感,速度也就加快了。
學生普遍好動,在教室門口排完縱隊或行進中會打鬧說笑。如何讓學生安靜下來又有精神呢?我學習茹茉莉老師的方法,跟他們玩起游戲——打敗搗蛋蟲游戲。
師:我們的隊伍不夠整齊、安靜,就好像有許多搗蛋蟲在入侵,都是些什么蟲呢?(我夸張地模仿學生在排路隊時的幾種典型現象)
師:有愛講話的“嘰里咕嚕蟲”,有找不到位置的“糊涂蟲”,有隊伍歪歪斜斜的“毛毛蟲”。(孩子們哈哈大笑)
師:老師希望你們能努力消滅這些搗蛋蟲,并把想象中的已消滅的搗蛋蟲抓在手里,到接送點時放到老師手里,老師來幫你教育它們。
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在剛開始訓練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久而久之,就初步形成了整齊安靜的隊伍了。
2.學做課前準備
有時和同事們一起聊天。說到“課前準備”這一項,即使是提醒了下一節是什么課,強調了要在上課鈴聲響之前拿好相應的書,可還是有學生做不到。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把書包放進抽屜都是難事,再從書包里找出書就更難了。因為難,說明很有必要教育訓練。于是,我把這件事進行了分解訓練。
第一步:學認書名。我在黑板上用正楷字寫:語文、數學、美術、音樂、語文生字本、口算等所有書名,通過跟讀、齊讀、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記下書名。
第二步:練習拿書。練習把手伸進書包找書,而不是把書包拿到桌面上,不然教室亂糟糟不說,又浪費了時間。
第三步:練習擺書。交代孩子們下課后不急著去玩,要先把下節課要使用的書放在桌子的桌角,書本要整齊疊放,文具盒放在書桌正前方位置。
課前準備是能正常有序上課的前提,所以必須人人在課前都做到。與其整天說教,不如把它分解為幾步,一一突破。在鈴聲響后,老師進行巡查,表揚做得好的學生,學生慢慢地就養成習慣了。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1.抓紀律,建立安靜課堂秩序
要想課堂教學高效,首先要有安靜的課堂秩序。舉手、起立、回答、坐下……一切我們大人認為極其簡單的事,放在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都不簡單,老師必須提出細致的要求和耐心的引導。在加強學生注意力方面,可以運用一些口令。如“一二三,請安靜,三二一,請坐好,小小手,放桌上,小眼睛,看老師”等,并且還需要反復訓練。這樣,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講悄悄話時,這些口令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2.學習抄作業,保證及時完成作業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經常記不住作業,所以缺作業現象常見,針對這些情況,我要求學生用抄作業本抄寫老師寫在黑板右下角的作業安排,做完作業后家長要簽名,第二天把抄作業本放在桌角,老師抽查。通過與家長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時間長了,學生也就養成習慣了。
二、抓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自從教了小學一年級,我的校園安全意識又提升了。經常都能發現小學一年級學生活動中存在的隱患。這些小學生在下課時如同放養的“小野豬”,爬上爬下,橫沖直撞,甭提有多歡樂了。在樓梯、走廊追跑、升旗臺上跳上跳下、爬樹等,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危險,所以安全教育必須盡早進行,且要經常提醒教育。
首先,我把發現的安全問題以圖片、照片形式展示給孩子們看,請孩子們當好校園里的設計師,設計一些關于“禁止什么”的牌子。我認為直接告訴學生禁止這樣、不能那樣,孩子們未必理解,不如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從而提高孩子們對行為的判斷和認知能力。
其次,針對禁止的項目,我與孩子們討論方案,如何改進,比如,追跑是小學一年級無法杜絕的行為,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追跑,如果都安安靜靜坐著也是很可怕的。那么就要適當改進,盡量放慢速度,并眼觀左右,以防撞到別人或撞傷自己,但如果受了傷,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由老師幫助處理。
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師需要時刻放在心上,時時進行適當教育,引導學生自護自救。
三、設立競爭機制,創建積極向上班集體
在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適當應用獎勵和懲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它能有效幫助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針對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立了“一起爭上游”活動,在黑板旁的墻壁上貼上評比欄,底端寫上學生的名字,根據他們平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課間表現等進行評價,獎勵小紅花貼紙,10個小紅花貼紙換一面小紅旗貼在評比欄,30個小紅旗可兌換一個小禮品。孩子們興致很高,經常在評比欄下數數自己有幾面小紅旗,也就有了想要做好的意識和競爭意識。
四、制定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班風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以激發學生的管理愿望,形成良好的風氣。我借鑒魏書生老師的做法,在班內實行“分級管理”。一級管理:5名紀律委員,負責課前準備的紀律和班內各項工作的監督;二級管理:8名組長,負責各科作業的收發和各組的學習;三級管理:職責長,負責班內細小工作,如“燈長”“桌長”“窗長”等,把班內各種煩瑣的工作分配到個人,讓孩子們產生主人翁意識和熱愛集體的觀念,這不僅鍛煉了孩子們,還有利于于形成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
小學一年級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任務。因此,我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用真心熱愛學生,用愛心管理班級,做好細節,必將擁有一個有濃郁學習氛圍,有積極合作競爭意識,有良好道德風氣的優秀班集體。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湖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