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瑩
摘要: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后的發展將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就自然成了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迫切需要研究、實施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以及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習習慣”。其實,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有好多方面,我們應該進一步拓寬它的范圍。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良好的預習習慣;2.良好的聽課習慣;3.良好的做作業習慣;、4.良好的復習習慣;5.良好的課外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一、怎樣培養學生的這些方面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何為預習?預習是指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怎培養?我們首先要進行指導,可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步僅要求學生習慣先讀一遍課本。良好的看書習慣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教學課本則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依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教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印發學生思考。隨著學生年齡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成先閱讀后作業的習慣。第二步要求學生做好預習筆記。在讀一遍課文的基礎上把課本中的重點語句(特別是黑體字)摘下來,整理到預習筆記中。第三步開始自學書中例題的解答。第四步嘗試課后練習。第五步是書寫預習體會,提出疑問和探討的問題,標注自己的不同見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手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首先,老師講的時候要認真聽,特別是自己不太懂,有疑問的地方,要注意領會。暫時有困難可以先記下來放一放,待會在思考,如果要影響后面的學習,就趕快舉手問老師。其次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準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再次會用腦去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肯動腦筋去想問題。著除了靠老師的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筋,使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人人都動腦去想。也就是思維要跟上,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再次,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有些老師特別是新老師,經常一拋出問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學生根本來不及思考,只有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往往出現冷場的局面。我們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1.書寫姿勢規范。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身體要坐直,眼睛與作業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線要合適等等。2.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從數字到數的書寫、從一位數到多位數、從整數到小數、分數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特別是符號的準確和步驟的完整。此時對于多次潦草馬虎的同學要狠得下心讓他重做。3.態度認真、獨立完成。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克服困難并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4.認真審題的習慣。審題是進行正確計算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和速度。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5.認真檢查,驗算的習慣。如:在計算中,不要抄錯數,不要計算錯。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
說到學生的復習工作,其實作業過程也可以算是復習,它能有效的鞏固知識。但是,作業前的復習工作尤為重要,它能使學生分清解題思路,統攬全局。其次,要學會總結。把例題、習題、作業中的經典題集中起來,歸納出來,形成題庫。幫助學生畫出知識樹,尋找各知識點的聯系,指導學生遍題、變題,這必將會帶來意外的收獲。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在于加深了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并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從小學到大學,除了知識面擴寬以外,就是自學習慣要有明顯提高。縱觀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自學成才者不勝枚舉,特別是在當今,無論什么人,舍棄勤奮自學,都難以成才。因此,培養自學習慣,不僅對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學習質量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的成長進步。自學習慣最主要的就是獨立思考和善于利用資料的習慣,不要輕易看書本上的答案,要經過自己充分思考并于答案進行比較?!熬有苑且滓?,善假于物也:,遇到疑難要主動查閱參考資料。
二、如何對待培養過程中的反復及后進生現象
習慣是長時期里逐步養成的。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往往要經過幾個周期的反復而逐步養成。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特別是對于后進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點滴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后進生不諷刺挖苦,要針對他們的個性,因勢利導,期待進步。除此之外還要善于抓住時機,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和訓練。比如口算時,比一比,哪位后進生酸得既快有對,板演、筆算、做作業時,比一比哪位后進生書寫認真,工整規范,并舉辦優秀作業與進步作業展評活動,讓后進生產生上進心理,使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參展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這一培養過程中,必要的監督手段將有助于學生消除懶惰心理。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聽課、讀書、驗算、自習、預習、書寫規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為確保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