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霞
摘要:隨著我國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我們鄉村地區幼兒教育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幼兒園的基礎建設到我們教師的教學舉措都越來越適應新時期學前教育的需要。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國外先進幼教理論的引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方方面面,通過近幾年幼兒教育的實踐,深受好評。
關鍵詞:鄉鎮幼兒;培養;舉措
我們一線學前教育工作者,通過近些年理論的探索與幼兒教學實踐,筆者深知幼兒教育對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它是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組成部分,國家多舉措辦好幼兒教育,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呢?唯有研究自己教育教學的情況,適合鄉村幼兒教育的較好舉措才不愧為一名幼教工作者。
一、教師要冠以幼兒成長細節的理想藍本
在長期的幼教生活中,我們容易忽視幼兒成長 一些細節,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例,就需要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目標,意味著相同“信息”重復輸入孩子的大腦,易于形成神經聯系,促使習慣形成。如果學校與家長培養習慣不一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逐漸養成鉆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擾,容易形成孩子的兩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然而,在幼兒成長的習慣細節上要家校實現要求一致,不是輕而易舉的,家長應十分重視并努力去實現,可以訂立一個約定,如果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決不要在孩子面前公開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換意見,我們幼教工作者要常跟家長交流,抽時間家訪,進行耐心細致的習慣養成工作,教育效果才會顯現出來,為幼兒成長細節打下良好基礎。
二、引進先進的又適合本地區幼教的國外幼教理念
時下,隨著我國各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們鄉鎮幼兒園的教師也不斷的走出去學習幼教的先進理念,收獲較大。我們以 德國的幼兒教育中 “殘酷教育”試驗,即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氣和本事。我們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加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人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的確,孩子們不可能終身待在搖籃中,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學校,我們不可能保護他們一輩子,更不可能無時無刻的待在他們身邊保護著,總有一天,他們會步入社會,社會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地方,競爭不承認弱者,因此孩子們必需要有高素質的生命活力才行,而這種生命活力不會與生具來,需經過長時間的打造磨礪才能形成, 由此,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一些新的能教育孩子直面挫折,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引導孩子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對待危機,勇敢面對現實。我們這種打破城鄉教育的差別,在自己鄉村幼兒教育的道路上收效良好,其舉措值得推薦。
三、培育幼兒行之有效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良方
我們面對一群才剛呀呀學語的孩子,語言的溝通難度在我們鄉鎮幼兒園可以想象,教師要找準問題之所在,不難發現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成長的基本條件,如何調動幼兒有話敢說和把話說出來與他人交流呢?
我在幼教常規工作中,發現幼兒剛入園時,很多孩子對新環境、新生活都不熟悉,對周圍人和事感到陌生,以致情緒不穩定,不愿意說話。出現你問他話,要么點頭,要么搖頭,要么就是一言不發。我們發現這一現象后,就主動親近他們,盡力為孩子們創設溫馨快樂的談話氛圍。如選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聊聊,聊聊喜羊羊與灰太狼,聊聊奧特曼,聊聊金甲戰士……慢慢孩子們敢于講話了,我們就及時給予表揚,如給他們一個笑容,一個大拇指,一個五角星…于是,孩子們在贊揚和鼓勵聲中逐漸消除了陌生感,都愿意開口講話了。
另有,我們注重在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改變最明顯的是以前往往出于教育目的,打斷幼兒的話要求他們說完整,這樣適得其反,幼兒的交往愿望被這樣打斷過程中受到挫傷,慢慢幼兒就不敢說了。而現在我們允許幼兒說得不完整,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說。我們在于的是幼兒敢說,愛說。當很多幼兒爭著說時,以前是等待老師點名發言,成為被動的"交往者",而現在我們會采用分組或者三三兩兩自由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孩子有說的機會,讓他們的語言交流愿望得到滿足,孩子們在不斷交流過程中得到了語言的發展。
綜上所述,身為一名新時期的幼兒教師,無論在城市從教,還是在鄉鎮跟幼兒打交道,我們幼兒教師都做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幼兒教師應該有一雙“鷹一般敏銳的眼睛”觀察幼兒,關注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了解幼兒的需要并適時給予支持和幫助。必定,幼兒身體嬌弱,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幼兒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生活中可能對幼兒有威脅的隱患,還要善于發現幼兒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合理分析,靈活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幼兒教師還要積極配合家長培育孩子的工作,積極的工作態度能夠使幼兒受到感染,促進幼兒健康地快樂成長,為新時期鄉鎮幼兒成長挖掘出更多的有力舉措,打好學前教育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