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群宗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始終是基礎內容更是重點內容,小學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識字能力與識字習慣,才能為小學生學習其它學科打下良好基礎。本文首先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作出簡要分析,進而進一步探討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改進策略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便是識字教學,只有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識字基礎,才能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情況始終不盡如人意,教學水平長期難有大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探索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新型方法策略,從而采取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模式,開展小學低年級高效性識字教學。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
(一)識字教學的任務量大
識字教學的任務量太大是導致小學生識字能力不高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給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形成一定壓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識字基礎,再由于受到年齡、心理等多種因素的限制,決定了小學生接受識字教學的能力有限。但是,當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任務過于繁重,新課程標準中不僅對學生識字能力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書寫大量漢字,給小學生增添了很重的心理負擔。
(二)識字能力的差異性大
學生的識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形成了很大壓力,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對不同學生的識字輔導。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剛剛入學,還沒有形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因此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差異性會更大,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之間個體的細微差異實施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開展個性化教學,輔助學生形成一套個性化的識字方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1]。
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運用創新型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質量。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對識字教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展開系統分析,不要機械地按著課程進度開展識字教學,而是要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體系形成整體把握,運用多種記憶策略,輔助小學生形成高效的識字方法與識字習慣。小學低年級學生極易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性情節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法輔助學生提高識字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較難的生字組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編寫一段形象生動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范圍內展開講故事大賽。學生的故事編寫完成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修改,從而加強學生對生字的理解與記憶。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識字活動,將枯燥的識字內容與生動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促進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水平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有效地引導小學生按照漢字書寫的規律,自主編寫字謎,并對學生編字謎的情況展開課堂評比,激發小學生的求勝心理,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實現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2]。
(二)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識字情境,使小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對生字形成整體性把握,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之所以長時間難以提高,主要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割裂了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將生字從課文中孤立出來,從而造成了生字枯燥抽象、難以記憶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將生字教學還原到閱讀教學中去,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文本往往具有情節性和情感性的色彩,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內驅力,使小學生對生字產生感性化認知。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注意對生字字義的強調,尤其要突出生字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從而加深小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拓展閱讀,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擴大小學生的識字量,輔助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識字方法與識字習慣,綜合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3]。
三、結語
識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識字教學的重視,不斷轉變教學理念,探索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小學生優秀的識字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莉.談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以語文版小學教材為例[J].語文建設,2013,(6):30-32.
[2]葉璐瑤.揚州市區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3]潘艷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5,(2):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