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學
【摘 要】中學計算機教育正在蓬勃發展,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未來建設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和科技意識,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本文就如何達到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思維、創新、實踐能力來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法
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中學計算機教育也在正在蓬勃發展,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未來建設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和科技意識,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如何達到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思維、創新、實踐能力呢?根據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
一、教學內容應具有可拓展性
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課堂教學的重點不只是一兩個知識點,而是以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學習為基礎,要求“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符合《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和標準。放開手,把主動權給學生,學生有了主動權,這種方法在操作時有很大的彈性。在教學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練習,都可收可放,很靈活,在學習練中可以講,在講時可以讓學生練,邊講邊練。
例如,教學“在Word中編輯文字字號、字體”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輸入文字后,對文字字號、字體進行設置,然后再調整。學生在練習時,往往因為個人能力的差異以及興趣驅使,而花很長的時間用于嘗試各種字體及字體大小,這時教師應針對學生個人掌握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方法的選擇與運用非常重要,教師要用心選擇,靈活運用。比如,在學習網頁制作一章時,要求學生制作一個網頁,學生所做的網頁各式各樣,各具特色。這時教師不僅要肯定學生的創作,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表現、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實際上即是鼓勵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
三、采取多種手段,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1.少講多練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涂,講了一節課不如操作10分鐘。所以本人認為,在許多需要操作的課程中,應注重少講多練,通過精心導入,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然后新授學習內容和方法。最后鞏固練習。其中,導入和新授的時間應該壓縮在15分鐘左右,余下18分鐘到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上機練習。達到鞏固,熟練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學
在教學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課,分段練習的方法,教師先講授一段知識,然后讓學習練習,完成后再講授下一段知識,再讓學生練習。通過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及時吸收教學內容,及時消化。教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每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達到掌握知識學習的目的,并以此來完成教學目標。任務驅動法,首先要求教師在上課前把課備好,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合理的任務,讓學生來完成。例如,在講解幻燈片效果時,采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簡單的幻燈片動畫效果。在八年級下冊的《Photoshop處理圖像》中,制作有文字和背景的畫面,我們可以給出大量豐富的素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同時,中學生都有一種表現欲,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老師和同學們稱贊,所以他們在完成任務時會采用各種與眾不同的表現手法,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達到作品的新穎和獨特。這種有目的的學習和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更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方法可采用,我們不一定要拘泥于理論中的教學方法?!傲⒆慊静僮?,滲透基礎知識,注重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中心”是初中信息技術課要盡力體現的特色,也是適應“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發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