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摘要:盡管我國的產業結構在“二、三、一”的基礎上不斷優化,但依然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背景之下,三大產業內部存在的問題不斷顯現出來。本文將對我國產業結構現狀及三大產業內部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路。
關鍵詞:產業結構;現狀;優化
一、產業結構相關概念
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不同的生產部門會在增長速度、就業人數、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本文將按照我國對三次產業的劃分進行現狀分析。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包括采礦業、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業、制造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傳統服務業,也包括金融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新興服務業。
二、產業結構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產業結構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增長平穩,并逐步放緩,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2014年占GDP總值的9.1%。第二產業增長快速,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占GDP的比重最大,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最大。第三產業對于經濟的貢獻僅次于第二產業,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并于2012年占GDP的比例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第二產業占GDP總值的43.1%,而第三產業占到47.8%,超出第二產業不到5個百分點。
(二)三次產業內部存在問題
1.農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不斷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礎地位不會改變。農業和牧業在農業總產值內部占比最大,最近幾年有下降趨勢,隨著交通運輸變更加便利以及物流系統的快速發展,內陸地區對海鮮產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漁業對農業總產值的貢獻將會增加。
目前,我國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首先,現代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率低,占將近40%的人口只創造10%的國內生產總值。其次,農業科研成果推廣率低,每年經中央和省級部門鑒定的農業科研成果約為1萬項,但其中可用于推廣的只有30%,與部分發達國家的90%以上的推廣率形成巨大反差。最后,互聯網與農業尚未深度融合,比如如火如荼的生鮮電商,比如方興未艾的農業互聯網金融。
2.工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工業存在的問題頻頻暴露。特別是產能過剩問題,特別是鋼鐵、煤炭等資源性行業,沖擊著實不小。《中國智慧礦山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52.4億元,同比下降4.2%。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88.6億元,同比下降62.6%。
在采礦業處于萎靡的階段,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的制造業發展也不容樂觀。當前中國的工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從高增長時期的10%以上下降到目前6%的水平,已經低于GDP的增速。這里既有國際、國內市場需求萎縮的影響,供給和需求錯配也是重要的根源。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性能還不能滿足國內消費者和企業升級的需要,巨大的國內有效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造成了“海外購,,及產品品牌形象不佳等問題。
事實上,我們也已經看到建筑業總體下行的態勢,以房屋建筑為主的建筑企業,新簽合同出現下降,部分已經簽署的合同要么推遲開工,要么停工。鋼鐵、煤炭、水泥、玻璃行業已經長期產能過剩,這些行業出現大面積的企業虧損,在同一時期,建筑企業的日子似乎要好得多。從長遠看,建筑業產能過剩將在所難免。
除此之外,第二產業還存在區域產業結構雷同、受困于“價值鏈”低端、資源環境壓力大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3.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據有關部門統計,如今服務業的產值占世界經濟總產值約70%,一些服務業發達的國家的這一指標甚至接近80%。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快速上升的經濟地位迅速成為各國在尋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關注的焦點。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部門投資的增長,尤其是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同時,隨著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入,服務消費支出比重將不斷增加。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2012年第四季度起,第三產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開始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第三產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拉動為3.5個百分點,與第二產業持平。吸納就業能力高居三大產業之首,2014年就業人數為31364人,遠高于第一產業22790人,第二產業23099人。在制造業和能源產業下行壓力巨大的背景下,服務業為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美國是世界上服務貿易競爭力最強的國家,強大的服務貿易實力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健康發展。在改善其國際收支和促進就業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服務業中,美國的現代服務業又一枝獨秀,占全球現代服務貿易較大比重。我國第三產業內部,傳統低層次服務業占比較大,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不足30%與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三、產業結構優化思路
針對我國產業結構現狀,以及各產業內部存在的問題。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及調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重視農業基礎地位,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機械化,提升農業的規模操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加強農業生產、科研、推廣的協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的背景下,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發展現代化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提高我國農業經營效率、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優化傳統產業供給結構
首先,化解絕對過剩,淘汰供給絕對過剩的行業,重點治理鋼鐵電解鋁玻璃水泥等絕對過剩行業。引導結構性過剩產業的優化升級,不斷挖掘有效需求,進一步提升技術手段,大力發展綠色能源,不斷優化傳統產業供給結構。當然,在供給側改革的同時,要配套的就業政策,更不能忽視需求側改革。尊重市場,并以透明的方式制定規則。讓市場在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
(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各國成為世界各國應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美國以新能源驅動產業新格局,歐盟通過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緊密結合發力,日本采取持續高效產業政策引導長期需求和未來產業布局。我國也應該在發展核能技術、新能源汽車、傳感網、物聯網、信息網絡產業中抓住這個歷史機遇。
(四)進一步促進服務業大力發展
目前我國服務業在結構和供給總量上都存在很大問題,服務業潛在的需求一直沒有被有效地釋放。促進現代服務業,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優化升級。今后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售后服務、商務服務、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產品設計。以及生活性服務業,養老健康服務,飲食調理服務,醫療用藥服務,娛樂健康服務。
四、小結
產業結構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了解中國的產業結構現狀,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及促進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