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程輝 趙彥升 欒帥偉
摘 要:現代社會生活不僅要求學生人性的健康發展,而且還需要他們具有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觀念和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核問題等,都要求人們具有群體意識甚至全球意識。希望大學生提升社會責任感,為社會更好服務,作更大貢獻。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對策
社會的發展,對人的道德品質要求的也越來越高,要求每個公民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人類的未來著想,并懂得如何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為自己服務。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
1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
1.1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
一部分學生目光定格在個人拼搏上,凡事從“我”出發,以“我”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實現、完善自我價值”。當集體與個人發生沖突是,強調個體,以“我”為主;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矛盾時,則以個人利益為重;缺乏為社會和集體犧牲的精神;在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實現并重。
1.2在人生的奮斗目標以個人意識為主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識、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責任明顯增強。但大學生的學習目的顯示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趨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多數大學生表現出注重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有資料顯示,部分大學生感到自己當前缺乏的是社會責任感。
1.3重個人前途,不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
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希望自己出人頭地,但沒有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緊密聯系起來。因而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發展的狀態和現時的利益,進而強調人首先應對自身、對家庭、對現實負責。從本質上看,這些大學生是缺乏對社會應具有的主人翁的嚴肅態度。
1.4盲目的自我膨脹和實際的自卑意識
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無論是對自己的知識還是動手能力都估計過高,超出了實際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一旦觸及到具體問題,又轉化成抱怨環境、無所作為的自卑意識。這些大學生同樣是對自己所負的歷史責任感缺乏正確認識。
2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充滿激情和理想,追求獨立,有極強的個性和自尊。絕大多數熱愛祖國,刻苦學習,發憤圖強,有正義感,熱心公益事業,自愿服務社會,關心社會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但是,部分大學生缺乏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更加關注個人前途、個人利益、自我價值。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2.1自身因素
如:①大學生涉世未深,知識片面,觀念偏頗,受到西方個人主義影響嚴重;②由于生活環境優越,缺乏一種緊迫感,責任感,缺乏學習的動力;③提倡個性獨立意識,當代大學生將焦點集中于自己,過分張揚;④熱衷于各種“證”,忽略了對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提高。
2.2社會因素
“重物質,輕精神”現象泛濫。各國文化相互滲透,尤其是以西方價值觀為主導的文化。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受到了侵蝕。大學生的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受到強烈的沖擊,甚至出現混亂。
2.3不良思想影響因素
在多種觀念相互撞擊、多種思想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的網絡面前,大學生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理想信念的動搖、責任感的下降。
2.4教育因素
當前,學校教育工作還存在著不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的諸多問題,從而導致大學生把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建立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之上。另外,家庭教育存在誤區,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的優越、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使大學生對自我過分關注,同時一些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心呈現“超重”的趨勢,使子女相應地出現了責任“失重”現象,把本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推給父母。這樣的孩子自長大后更是缺乏自我負責、對他人、對社會盡責的精神。
3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
3.1加強自我道德素質的提高
如:①開展自我教育,在生活中提高責任感。通過社會實踐,下鄉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和素質,讓他們履行責任的同時體驗到快樂;②以榜樣為目標,學習榜樣的優秀品質;③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培養責任意識。大學生應在不斷的學習中,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自覺承擔責任,履行義務。
3.2注重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學生的情感調控直接影響他們的包括責任感在內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能力的培養。責任感反映個體的內在傾向,正是個體的情感與責任感的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樣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般而言,良好的、豐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會有與之相適應的積極的責任感。要善于運用需要原則、期望理論、價值目標和激勵手段,通過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優良的人格,引導、啟發學生發現和完善自己。同時,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和輔導,以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
3.3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把社會主導的現象、觀念加以歸納整理,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本質、主流,理解社會主導的價值觀;認識到社會上暫時存在的一些問題產生的條件、原因,黨和國家采取怎樣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前景。
3.4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而且也是全社會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社會環境的好壞與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密切相關,要積極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形成懲惡揚善的輿論氛圍,也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健全各種形式的責任制,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魏進平,白星.淺論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J].高校理論戰線,2011(09).
[2]范潔波.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途徑[J].高教探索,2013(03).
作者簡介:
馬程輝,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趙彥升,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
欒帥偉,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