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敏
【摘要】筆者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對虛擬社會管理工作的相關實踐,總結闡述了網絡信息時代下虛擬社會的概念與發展現狀、突出問題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對加強和創新網絡信息時代下虛擬社會的管理對策做出了自己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網絡信息時代 虛擬社會 發展策略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爆炸式發展,知識經濟、社會活動、人們的生活起居處處都充滿了新型的網絡信息手段和高端的科學技術的管理和服務,社會管理工作得到了新的跨越式的發展。近年來,在社會管理工作中,怎樣迎合網絡信息時代的虛擬化特點,有效應對網絡信息條件下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不斷提升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已經成為社會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課題。
一、網絡信息時代下虛擬社會的概念與發展現狀
網絡虛擬社會是以互聯網虛擬空間和操作平臺為載體,以大數據管理為手段,以線上的虛擬聯絡、虛擬指令、虛擬信息交換為舉措,形成的一種虛擬的工作和關系渠道,它是人們生活和生存的二度空間,也是社會管理工作的無限延伸,具有虛擬性、廣泛性、個性化、便捷化的特點。隨著新媒體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質的改變和影響。可以說,人人都有手機,人人都有虛擬終端平臺,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和管理者。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虛擬化覆蓋率仍在不斷攀升。
二、網絡信息時代下虛擬社會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網絡虛擬空間成為為滋生社會矛盾的土壤,網絡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人們在網絡信息平臺一般都是以匿名注冊,所以相對缺乏對自己言行和言論的嚴謹性和約束性,并且網絡的傳播速度和范圍是傳統傳播的幾何倍數,在推動網絡意識形態真實性的同時,極易造成輿論的錯誤導向和社會矛盾的激化,由此事來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
(2)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手段不斷翻新。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很多心懷不軌的惡意煽動者和不法利益犯罪者,同樣借助網絡隱密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在虛擬化的網絡平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并且犯罪和“捉迷藏”的手段仍在不斷翻新,甚至存在嚴重的黑客威脅。
(3)網絡低俗文化泛濫,嚴重影響網絡文化環境。隨著網絡傳播手段和速度的強大優勢,一些內容低俗、低劣的不健康言論、音像制品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嚴重地影響著網絡文化環境,對人們的思想認識和文化品位,特別是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三、當前網絡虛擬社會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虛擬社會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在虛擬網絡環境快速發展的同時,虛擬的社會管理長效機制卻沒有同步跟上,公安、教育、文化、娛樂、經濟各個方面在各自不并不成熟的網絡管理工作間還存在很大的縫隙和漏洞,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2)虛擬社會管理的法制建設滯后。隨著日漸多元和豐富的網絡虛擬社會的形成,虛擬社會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相關問題接踵而來,但我國虛擬社會管理相關法制的建設步伐卻長期滯后,現有的網絡環境管理法規中仍存在許多空白和盲點,導致很多網絡犯罪的形成。
(3)網絡輿情引導不利。在我國,傳統媒體長期以來負責政府政策意向的宣傳和相關輿論的引導。但隨著新媒體科技的快速發展,人人都可以以自媒體的形式進行新聞傳播和輿論終端的操作,大大影響了主流網絡媒體的輿論力度。
四、加強和創新網絡信息時代下虛擬社會管理的對策建議
(1)健全網絡法律法規體系,為依法管理網絡虛擬社會提供法律依據。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要求,盡快建立健全實效性、針對性、全面性的網絡法治性治安管理長效機制,為依法治理網絡環境打下堅定的基礎,提供法律依據保障。一是要加強對網絡違法案件的偵破和總結,積極探索研究網絡治理的有效辦法;二是提升網絡立法層次,讓法治網絡環境管理更加有力度和權威。
(2)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建立網絡公共危機應對機制。一是設置專門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強化網絡輿論情況的分析和監測。對網絡輿論情況做到隨時有著清醒的認識,及時發現網絡輿情發展的不良隱患和苗頭,善于發現隱藏在深處的問題苗頭,并及時做出預防和應對方案。同時,通過階段性的網絡民意調查、有獎舉報和針對性治理等有效了解網民輿情、凈化網絡環境。
(3)推進虛擬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構建安全、綠色、有序的網絡環境。構建網絡社會誠信體系的根源就在于實名認證,讓以往在網絡上不知道是誰干的事一目了然的看出出處和作者,以達到事事有根源、有責任,時時有監管、有審核,對出現不良問題的機構和個人實行責任追究和網絡除名。這樣,才可以盡快地將低俗文化實施源頭打擊,讓網絡不法份子無藏身之地。
(4)暢通網絡民意渠道,切實保障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各級黨政機關和國家地方政府要積極實行政務、黨務信息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要充分利用政務論壇、互動評論和交流組織網民經常進行意見征集和匯總梳理,保障公民的參與權和意見表達權。從而更好地監督政府行政,暢聽群眾訴求,并及時辦理,及時給予反饋維護較好的政風行風。
(5)健全虛擬社會管理的領導機構和組織體系。應建立由政府牽頭、行業組織和互聯網服務單位參與、網民支持的虛擬社會綜合防治體系,形成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虛擬社會管理體系。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交流與協作,形成合力,引導互聯網業界行業自律。
(6)培育網絡社會中介組織,共同推動虛擬社會的自律管理。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積極推動建立相應的網絡行業協會,構建行業自律機制,規范網絡行為。督促行業組織積極制定行業規范和細則,真正實現有法管、管得到,充分發揮其行業自律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愛華.網絡社會價值觀念的發展與變遷探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07).
[2]高新民.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 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