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友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師應在教授小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其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雖然將自主合作學習的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然而其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將筆者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使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相關教育人員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并供廣大讀者閱讀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指導學生 自主學習
引言
素質教學中語文課程十分重要,學生借助自主學習,能夠理解語文課文中的內容和語言知識,通過語文閱讀技巧的掌握運用語言知識,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我們要了解一點——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點是學習方法的使用和傳授,當學生擁有良好的興趣和科學的方法以后,開展的任何學習都將變得得心應手。
1、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1重視教師能力
當今社會十分推崇名師辦學效應,所以各個學校都很重視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資格證書,所以,很多相關的公開課、講座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其實這些公開課的開展對教學活動而言起不到太大的意義,多是為了教育部門檢查的“作秀”。另外,各地教育部門都響應國家號召開始進行減負,取消平時的檢測考試。出現的結果是教育機構很難統計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成果,特別是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掌握、語文能力都沒有合理的認知。
1.2重視考試內容
現在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學生的學習效率,讓考試成績能做到“立竿見影”。多習慣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機械地訓練學生,推崇“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教學理念,每天的課外作業堆成山,并在學生還沒能理解知識內容的情況下機械式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學生背誦,導致學生的創新和獨立思考意識缺失。其實一味的背誦中進行語文學習,很少探究問題緣由,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十分不利,剝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
2、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2.1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自主學習的認識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多數教師認識到自主合作學習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然而該類教學模式一般僅停留在表面,致使自主合作學習趨于形式,無法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出現該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對自主合作學習擁有清楚的認識,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小學生少量時間供其分組討論,之后將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闡述。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形式的分組討論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學習。同時,并非所有的小學生均利用討論的時間對語文問題各抒己見,這也將會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首先對自主合作學習的模式擁有清楚的了解,從而能夠將該類模式真正地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在對小學生分組的過程中,對每個成員的實際情況應有著清楚的認識,使得學習程度、學習能力等不盡相同的小學生能夠分到一組,使其相互影響,做到優勢互補,實現共同進步。
2.2養成學生自主學學習慣
為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在教學活動開設時可以先教會學生預習。為能讀懂一篇文章,預習多是由四步構成:第一,畫。學生默讀課文,在默讀完成后,理解課文中的文章含義,并勾畫主要和重點內容。第二,分。主要是將文章重新整理,重新劃分,概括出段落或者文字的主要內容和含義。第三,答。即嘗試性的回答課文中的內容。第四,提。提出問題做到有疑問就行求職。
在運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該類模式的使用契機進行合理的安排。在講解新內容時,教師應通過備課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劃分,使得課堂教學的進程能夠按照教師的備課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
2.3提高學生總結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如對一個字的字音、字形、字義等的歸納總結,對一個詞讀音、本義、引申義、近義詞、反義詞的歸納總結,對句子、段落、文章要素等的總結以及對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等各方面的總結。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總結歸納的重要性——只有學會總結和歸納,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抓住學習要領,從而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習的知識更加系統清晰,從而保證學生在應用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評價總結學習活動,讓學生去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自己的學習成果及參與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檢查自身的學習狀況,鞏固學習的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效果。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設期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隨時累積知識。教師應正確認識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為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提供幫助,提高學生對語文教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15,(2):44-45.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5,(01):11-12.
[3]唐晶晶.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J].2015年4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4,(Z1):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