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貴
摘 要:放歸予學生一定的作業自主權,學生們就會擺脫傳統應試作業的桎梏,走上快樂作業之旅程,就會在作業中找到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成為學業和心理的成功者。要使學生善于想,這除了靠教師的啟發點撥外,更要靠教師去“激勵”、“促動”,促使學生去動腦想問題。教師只有確立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分層遞進的先進教學觀,充分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要求的練習,才能使學生們在作業的天地中享受必要的自由。
關鍵詞:關鍵詞 小學語文 分層作業 布置實施
作業是檢驗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傳統的教學教師設計布置的作業往往使學困生 “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這使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處境。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中來,并在參與探索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味到學習的樂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為進一步進入高層次的語文領域學習奠定可靠的基礎。
一、做到充分練習和自由發展的有機統一
1.控制作業量 ,確保學困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這里所說的“控制”,是指增加基礎知識的作業量,減少有難度知識的作業量。以古詩學習為例,學困生就必須在背誦之前認認真真地把詩句、詩意乃至帶點詞義,詩文中心抄寫一遍,然后讓他們逐項背誦給與自己結對的優等生聽,最后才能默寫。如果默寫情況仍不盡人意,就還得回頭重新有針對性地抓住錯誤重點進行背誦與默寫。教師的再批改等工作量也須多付出一至幾倍,但為了學困生能扎扎實實地掌握好基礎性的知識,我們老師的耐心付出也是應該和值得的。
2.減少作業量,給予優等生自由發展的時空。優等生對教材知識領會掌握較快,解答相應的基礎性作業游刃有余。因此,教師要適當減少他們做基礎性練習的量,使他們從簡單作業的機械練習中解放出來 ,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一些融綜合性、靈活性于一體的高智力題。以古詩學習為例,對于優等生,就不必布置抄寫詩句的書面作業,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背誦,直接默寫即可,默寫中如有錯誤,則自己再有針對性地抄寫及重默。我們應該相信這一層次的學生絕對能把基礎知識掌握得扎扎實實。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快速掌握基本知識、基礎技能的基礎上,自覺練習一些源于基礎,利于智力進一步開發的難題,如詩句所展現景象圖的描繪、詩意的詳細描述等。作業量分層要視生情而定,讓學生既能得到充分練習又能得到自由發展。
二、做到基礎與發展目標和創造目標的統一
1.降低難度,確保學困生完成基礎目標。作業難度適當降低,使這指向于基礎目標,學困生才會對其產生興趣。如學習了《小珊迪》一文,就可以布置“抄寫生字新詞和摘錄描寫小男孩誠信的語句”的作業給學困生做,這些作業難度較小,易找易做,學困生通過完成此項作業就會感覺自己完成了目標任務 ,就有了一定的學習積極性。
2.保持難度,促使中等生努力完成。這類學生可塑性較大,他們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努力一把也許就能跨入優等生先行列 ,但如果松勁一些也許就會退入學困生行列。因此布置作業時,須注意作業應有一定的難度,使他們在確保達成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完成發展目標。如學習了《小珊迪》一文,可以布置“抄寫生字詞和有感情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大家聽”的作業給中等生,其中“抄寫生字詞”的量只須學困生的一半即可。
3.增加難度,致使優等生努力實現目標。這類學生基礎扎實,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強,布置作業時就有必要給他們增加難度,促使他們在較高的知識平臺上發展。如學習了《小珊迪》一文,可以布置“根據情節寫寫《我與小男孩比童年》”的作業給優等到生做,要求他們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做到作業內容與學生個體實際的統一
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適時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候做,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作業的內容既可以與教材內容相聯系,也可以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可以與社會活動接軌,題材要廣泛,思路要開闊,形式也應多樣。這樣,才能促進種類學生的學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的自主精神。
1.放歸學困生基礎性作業權。學困生相對來說,接受和理解能力欠弱些,解題能力也相應弱些。因此,布置作業時較多地偏向于教師布置基礎型作業為主。但是,如果適當給以引導,逐漸引領他們學會自我布置作業,那將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例如,學習某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自己選擇和設計一些基礎性很強的題型,諸如“火 眼金睛”(改錯別字)、 “調音室”(多音字練習)、“詞語天地”(抄寫生字新詞)、“薈萃園(佳句摘錄)等。這些標題新穎的練習題,讓學困生在“夠得著”的作業平臺上自由設計,自由解答,他們就會興致盎然,積極性高漲。
2.放歸中等生發展性作業權。中等生的學業水平雖然暫時處于優等生之下,但這一類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因此,我們教師應引導他們自己設計一些發展型的作業。例如學了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或片斷,發揮想象,配上插圖,寫上自己的理解。像這樣的賞析型、想象型作業,較有利于中等生提高對文本的感悟能力,有利于他們自我挖掘潛能,有利于他們挑戰自我的智力水平,從而邁向優等生的行列。
3.放歸優等生創遣性作業權。由于優等生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 ,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多做一些創造型作業。如學習了“積累.運用”中口語交際的關于環保調查的內容后,就可以引導優等生圍繞這一主題,編輯一張圖文并茂的小報,內容既要有環保知識,又要有環保體會言文,還要有環保調查的詳細統計表。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多說,要鼓勵學生說,哪怕學生說的是錯誤的,讓學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特別對于學困生,更要給他們說的機會,說的自由。
總之,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每個人,包括小學生在內,都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著力從小培養他們適應競爭的能力十分重要。這也是語文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實踐證明,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濃厚了,學習成績也就相應提高了,最終達到雙重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