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莉娜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原本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更為輕松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在學習閱讀知識的時候,還存在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在學習的時候,無法真正的走進閱讀空間,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的,這些問題困擾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給教學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本文論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做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策略
閱讀是學生培養和鍛煉自身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學好閱讀知識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能力促進教學的發展,那么在教學初中語文知識的時候,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下面,文章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雖然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實際上在教學發展的過程中,興趣才是指引學生一步步朝前走的原始推動力,如果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不感興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再重要,對于學生來說可能都是毫無意義的。
當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雖然是教學的重點,但是大部分的教師教學觀念還是比較陳腐的,在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為分數才是“王道”教學方式較為機械,習慣性的將自己當成課程的主宰,過于強調標準答案,很少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這種教學現狀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時候,學習興趣逐漸被消磨殆盡,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學初中語文閱讀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學會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適當的發散學生的思維,運用教學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比如說,讓學生思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父母是通過哪些方式來表達他們對自己的關愛之情的,與《背影》這篇問題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點。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也能夠適當的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二、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生活中一個良好的習慣,可能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都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教學初中閱讀知識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在教學初中語文知識的時候,要教好這門課程,就必須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閱讀知識,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那么,在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呢?首先,在教學時,教師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學會循序漸進,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認為自己已經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但是學生的閱讀習慣還是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不少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就會放棄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眾所周知,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閱讀習慣尤其如此,有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對于閱讀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尤其是男同學,他們更加喜歡理科方面的知識,對于閱讀的興趣不大,閱讀習慣的培養難度也就更大了,所以說,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時,要學會循序漸進。
其次,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時候,要教會學生總結,讓他們學會做筆記,這樣才不至于在閱讀之后,將自己讀到的知識都“交還給老師”,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學習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的時候,當讀到結尾“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段話的時候,初次讀來可能有幾分寡淡,但是反復閱讀可能很容易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發學生情感共鳴這一點上,還應當培養學生總結的習慣,如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們探討這段話引發人情感共鳴的原因,它有什么深層次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總結和思考能力,使學生學好閱讀知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開展閱讀教學
任何藝術都是來自于實際生活的,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閱讀知識實際上也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許多文章都脫胎于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縮影,例如魯迅的《孔乙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等文章無一不是與實際生活具有一定聯系的文章,教師在教學語文閱讀知識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聯系生活實際,開展閱讀教學,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學習閱讀知識。
例如,在學習楊絳的《老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于“老王”這樣的人存在,他們在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特點,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知識,這樣能夠展現語文閱讀的魅力。
四、學生走進閱讀空間之后,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語文閱讀知識的時候,使他們真正的走進閱讀空間,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師長久的堅持,并且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閱讀理解能力,因材施教。在學生走進閱讀空間之后,教師就應當想辦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培養好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止步不前,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將課堂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的去探究閱讀知識,尋找文章中的問題,進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自主的走進閱讀空間。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因材施教,想辦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笑彥.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11).
[2]張信軍,張信香.試論優化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的對策[J].華夏教師,2017(03).
[3]李琨.初中語文教學的技巧及創新教育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