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麗
摘 要:在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語文的學習不再拘泥于課堂之上,新課程下的語文應該是從封閉向開放走近,讓教學內容更加充實,讓教學思想更加多樣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學不應局限于書本教材,而應立足教材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法于課內,并在拓展中大有所獲。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拓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成為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載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將有效的拓展延伸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利于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所謂教學拓展,就是圍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當地插入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內容,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拓展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時段開展。
一、課前拓展
在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拓展閱讀,讓學生了解這堂課所學課文的相關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課文的意義。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時,就需要針對課文內容在課前做拓展練習,例如,作者的簡介、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作者其他經典作品,這些對學生理解課文中心思想以及理解魯迅的文學思想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課中拓展
在講課教學時,應注重教學知識的適當延伸、加強語文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滲透、在教學中穿插做人道理、運用多種途徑鞏固授課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知識素養。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產生一些問題和疑惑,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拓展知識來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用拓展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這一課時,學生會對詩中所描述的場景不理解,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句詩其實描述了紅軍行走所遇到的艱難困苦,這些需要教師利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給學生講述紅軍長征背后的故事。
三、課后拓展
語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語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將語文拓展到課堂之外,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簡單來說,課后拓展就是語文的具體實踐。例如,在學習《白樺》《白楊》這些與生活相關聯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身邊的景色,讓學生通過景色感受到內在的生命力和具有的精神。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語文生活化,從生活中尋找語文的影子,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聚成語文的素材,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實用的發展。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進行拓展,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開展教學:一是拓展要基于課本。所謂基于課本,就是教師在進行教育拓展時一定要緊扣課本,以課本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拓展與課本相關聯的內容,也可以拓展具有相同思想主題的內容。如果教師一味地拓展教學而過分偏離課文則會顧此失彼,偏離教學拓展最重要的作用。二是拓展學科外的知識。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語文可以算作一架橋梁,它可以為其他學科提供教學支撐和幫助。例如,語文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就完全可以運用到其他學科。因此,在語文教學拓展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培養學生解讀自然科學的能力,讓學生綜合、全面地得到提升。例如,在《烏鴉喝水》這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原理,讓學生做實驗,嘗試喝到水位較低的瓶中水,讓學生對課中所學到的原理進行實踐和運用。三是拓展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小學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興趣,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加以拓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進而創新發展。例如,在進行《女媧補天》教學拓展時,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講解一些有趣的神話故事。而教師在講解神話故事時,需要學生悉心聆聽,并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先學會復述故事,進而在故事中獨立思考,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不同的神話故事領悟它們所展現給我們的道理。最后,在教師的教學拓展下,學生在講述故事時可以不拘泥于原著,甚至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構思、想象,向他人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四是拓展密切聯系生活。語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教師在拓展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只有這樣拓展才具有社會實用性。
四、依據班級面貌,結合學生特點,采用不同拓展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方式不一、靈活多樣,其中囊括有搜集、繪圖、實踐、評說、讀后以及續集拓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狀況結合學生特點、班級面貌采取不同的拓展方式。
(一)搜集拓展。搜集拓展就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一些圖片和資料,以此途徑拓展學生們語文學習的途徑,同時加強課內和課外之間的聯系。搜集的資料內容可以是與課文中與主人公有關的知識:例如主人公的主要成就、時代背景,風俗習慣,也可以是和課外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或是時代背景。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一文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關于還有哪些動物的能力被人類所利用的相關資料,完成相關搜集之后同學們開展交流,擴大學生們的知識范圍。
(二)續集拓展。續集拓展就是指在所學課文的基礎上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延伸。小學生們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來感受作者所說、所思及所感。了解課文的內容并切身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緊抓學生們的獵奇心理,將課文作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進而實現教學目的。
(三)實踐拓展。實踐拓展是基于學生對課堂內容十分熟悉的前提下,動手動腦對課文內容進行演示,將抽象的敘述性文字轉變為直觀的現場表演。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借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
(四)評說拓展。評說拓展主要是指教師應從啟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著手,鼓勵學生們進行獨立思考,敢于表達。在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時可以說出來與同學進行探究。例如在《翠鳥》這一課文中作者在描述翠鳥頭上的羽毛時,將羽毛形容成橄欖色頭巾,繡滿翠綠色花紋,文中的“繡”字用的非常好,讓同學們一起在課文中尋找這類的詞語,一起體會。
總之,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拓展手段、方式是多種多樣且靈活多變的,沒有固定模版來套用。但所有拓展活動的制定都應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制定出學生樂于接受,同時易于被接受的拓展活動才是最合適的。拓展活動的開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教學目標,但其只是作為一種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并非形式,因此教師們應科學、合理地制定拓展活動,借此提高教學水平,學生認知能力,豐富學生知識素養。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賈永輕.小學語文教學"拓展"之面面觀[J].新課程(教研版),2010,(5):107.
[2]董軍.對《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拓展閱讀》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2,(6):47-48.
[3]關山國.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研究與探索[J].青年文學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