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摘要】教學反思是不斷對自己以往的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做出理性的思考,完美自己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過程及提高課堂效率,貫徹新課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從教學目標的整合、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學中問題設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五個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反思 途徑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整合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要求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五個方面實現三維目標。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過程與方法”維度上更是有所側重。在教給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傳承文明所需的相應的知識的基礎上,反思語文教學是否做到課內課外結合,學科內外結合,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結合,反思語文教學是否溶入學生學前和課外學習經驗、人生體驗,是否關注生命成長、情感發展的特點與需求、未來發展的潛質與方向,注重反思教學對學生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的培養與熏陶,語文學習的態度方法的養成和運用,思維品質和科學精神的形成樹立等方面的達成效果以及語文學習和語文實踐過程中的人性養成,智力、能力、情感培養過程中的人格提升。
二、反思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充分的闡述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的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是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的重要評判標準已經成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共識。同樣也應該是我們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通過自身情感的投入為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營造了一致積極民主的氛圍。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時間,探究問題、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活躍性需要教師反思。作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學生能表達的,是否讓其表達,語言表達的敏捷性、流暢性、準確性、優美性的程度如何,學生表達的欲望強烈程度如何亦需反思。
三、反思教學中問題設置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將啟發式教學簡單理解為問題教學,雖有一定的狹隘性,但“思起于疑”,疑問是學生思維的觸發點沒有問題就沒有真正的思考,沒有問題,也就沒有創造。教師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情境,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創設情境,努力營造積極參與的氛圍,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解決問題。通過反思教學問題的設置來反思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反思教學中的問題是否是在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內容的基礎上,從教材中、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出發挖掘的扣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的難度適中問題。在保證學生思維的連續和暢通,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產生認知沖突,從解答問題中領悟到獲取新知識的“頂峰體驗” ,從而激勵再認知的有恰當的坡度的梯度合理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引人入勝,引起懸念,富有新意、角度新穎,。更主要的是在教學中能否通過教師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從難點上質疑,從困惑處質疑,從關鍵處質疑,指導學生正問、反問、直問,潛意識地培養學生能問、敢問、會問的問題意識。
四、反思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增大信息量,創設情境、渲染氛圍、化解教學難點,,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教師教得輕松,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隨之而來的是,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使用過濫、過亂,喧賓奪主,使教學遠離文本,遠離語文教學應有的語言文字的意象美,限制學生想象的空間,營造了熱鬧的課堂氛圍而遠離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反不如傳統教學的“優勢異化”。因此,認真反思多媒體的使用,方能使多媒體更有效的服務于教學。在反思課件制作的科學性和色彩、圖文搭配,動靜、聲像結合,字體大小、顏色設置及其與背景的反差程度等形式方面的內容外,更主要的是反思課件對教學內容,教學情節設計的反映,對教學中重點的掌握,難點的突破是否有幫助。語文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優美語言熏陶的過程,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多媒體的使用不可代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體悟文本、教師創設的美妙意境,不可把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情感交流用多媒體替代為與機器之間冷冰冰的對話,從而影響到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也要反思多媒體與板書之間的關系是否得當,不可用多媒體替代板書,忽視板書在展示教學意圖,規范教師的講授思維與內容,對知識重點作精要的總結,難點作必要注解。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語文興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反思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評價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指向于診斷、激勵、提升,而且課堂教學向著更高的境界邁進,拉近師生之間,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在教學反思中,教師應對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認真對待。對學生參與教學及認真的程度,大膽質疑、嘗試,所表達的與眾不同的想法等情感與態度的表現是否予以積極的評價。對學生描述知識特征、闡述的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于新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等知識于技能層面的情況予以診斷性的評價,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對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積極表達自己觀點,完成小組分配任務等交流與合作方面的表現是否予以指導性、激勵性或循循善誘的評價。
總之,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多維度發展的過程、復雜多變的過程。語文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實踐―反思―總結―實踐”的循環往復中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
參考文獻:
[1]陳國勇.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4).
[2]李琦.論新課改背景下增強高中語文教學活力的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