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瑤
摘 要:結合實際調查發現,因為招生體制尚且存在缺陷,一時間使得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基礎出現嚴重的失衡跡象;再就是由于師資力量不夠雄厚、教材內容不夠完善,使得高校和幼兒園之間聯系不夠縝密,本文對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226-01
聲樂課程在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體系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其教學模式不僅僅直接決定今后學生歌唱的高水平和科學性結果,同時包括歌唱曲目、訓練指導方式、學前兒童聲樂理論等教學內容,也會給將來幼兒園音樂教育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現階段我國聲樂教學模式的處理狀況
(一)個別課模式方面
所謂聲樂個別課,亦稱作是聲樂小課,即一對一的聲樂教學。該類方法不單單能夠輔助教師全方位地認知分析不同學生的嗓音結構、技術特征、音樂理解潛能,保證及時規劃出妥善的教學指導方針;同時可以確保在實際教學環節中,結合學生不同階段引發的狀況,實時性調整既有的課程內容和指導進度,
不過與之相互沖突的是,現階段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基礎十分之不理想,包括音樂理解和感悟實力都有待全面強化。如若此時強行開設聲樂的個別課,不只會限制整個課程的講解進程和效率,造成大量的成本消耗狀況;同時更會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背道而馳,所以目前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仍舊不適合在聲樂教學中沿用個別課模式。
(二)集體課模式方面
顧名思義,集體課就是憑借班級作為單位,進行歌唱理論、方式、音樂作品賞析等指導性工序流程的有序交接。此類授課方法可以說將大班理論課模式的優勢全面吸納,并且可以確保在合理時間范圍內擴大教育管理對象、規避教學內容的重復性、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縮減這方面教育成本投入的數量、克制聲樂課程師資力量薄弱的挑戰困境,最為重要的是,能夠引導高校學前專業學生在課堂上彼此深入性探討交流,確保他們至此過后,彼此互助并且共同提升歌唱的實力。
二、現代合理化創新改革高校學前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健全招生體制,確保招錄學生聲樂基礎的穩固性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學前專業的學生,在正式步入高校就讀前期,都未能接受音樂方面的培訓和測驗,因此最終招錄的學生和對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失之交臂,致使許多學生無法完全勝任幼兒園聲樂教育的崗位職務。想要確保及時培養輸送可靠的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第一要務就是針對既有的招生體制加以改良修繕,確保處理好招生錄取關口。具體方式,就是在既有招錄體制之中,額外設置聲樂考核項目,保證今后錄取學生統一保留理想化的聲樂基礎之余,引導他們預先深入性認知和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特性,進一步調動出該類學生群體對于學前教育行業的熱衷情感。
(二)竭盡全力創建一批專業實力較強的師資團隊
須知直接影響高校學前專業學生的聲樂表現能力的,便是教師的指導理念和訓練方式,因此,想要確保快速將以往學前專業聲樂教學問題消除,就必須選擇持續強化這部分師資隊伍的建設實效。需要加以強調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絕非音樂專業的簡易化處理結果,尤其是在面對當前聲樂教學團隊實力不濟的現狀之下,有關領導理當快速地將學前教育專業特征等因素全面考慮進去基礎上,整改既有的教學管理思想和培訓考核機制,進一步打造出一類職稱結構科學、專業實力強大、教學方法靈活可靠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師資團隊。
須知高校學前專業聲樂教學,屬于一類動態化發展的行為流程,想要確保這類教學模式足夠科學合理,就必須保證結合不同階段教學狀況、學生素質水準等,匹配相對靈活有效的指導訓練措施。如在第一學年聲樂教學期間,保證每周組織兩節左右的集體課,主要負責進行共性或是淺顯的歌唱技法、理論知識灌輸,借此規避教學內容的重復性并且順利改善教學實效;需要注意的是,經過教學內容持續性深入之后,有關教學對象聲樂實力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亦愈來愈明顯,涉及聲樂集體課已經無法全面迎合這類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此,在第二年聲樂教學期間,核心使命就是結合學生不同的聲樂表現能力、個性特征、理解習慣等進行小組劃分,避免優劣混雜狀況的重復性衍生之余,提升單位小組教學效率,進一步保證日后為幼兒園持續培養輸送批量化且標準化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群體是祖國的未來,因此有關領導必須確保持續加大對新時期幼兒教師,即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力度。最好的方式,就是快速構建起聲樂集體和小組課兩類教學指導模式基礎上,鼓勵學生彼此取長補短、避免教學內容重復性。長此以往,真正為我國幼兒園實時性培養輸送合理數量的聲樂指導教師。
★基金項目:滁州城市職業學院院級課題“多元理念下的幼兒音樂教育研究”(2016sk14)。
參考文獻:
[1]唐大章.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策略[J].大舞臺,2013(11).
[2]呂小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