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旺
【摘要】校風,是一所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是衡量一所學校學術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標志,也是一所學校風格和知名程度的集中體現。校風建設是育人的核心,是培養學生成才的關鍵。
【關鍵詞】 高校 校風 建設 改進對策
校風,簡言之就是學校的風氣,它是一個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在長期的教育管理和教與學及科研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共同的、穩定的、體現學校精神風貌的行為傾向,它是通過學校內部各部門的工作作風、師德師風及學風建設等多方面綜合形成的精神體系,是一個學校的辦學靈魂和內在發展動力。高等學校擔負著為祖國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文化的任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因此,抓好校風建設是辦好學校的一項根本大計,它對于確保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人才的健康成長,實現培養目標,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一、高校加強校風建設的意義
(一)幫助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內化為全面的內在品質,外化為人格、知識、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大學生正處在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的風氣、精神風貌、氛圍如何,對他們個體心理品質的形成,道德修養的提升,綜合素質的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大學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因而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需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內獨特的精神氛圍通過校風、校訓、校歌等體現出來,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更具有規范作用大學生無論本身的思想與行為習慣如何,在他進入大學這個新的校園環境后,周圍的環境必然要求調整自己的言行因為,當學生的知行合乎大學校園文化所規定和倡導的標準,他們會受到學校大環境的認同,從而實現自我肯定反之,他會受到老師和同學否定性的評價,進而心理上產生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督促他主動改變與校風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在自覺和不自覺之間將大學校風內化為自身所高度認同并自覺堅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而這一發展過程中,人的精神世界、道德品質、思想境界也實現了真正提升,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
(二)促進校園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校園文化是生活在學校中每個成員所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觀和這些價值觀在意識形態上的具體化大學校園文化是一種建立在校風基礎上的文化精神、文化氛圍校風是大學校園文化的核心,以其特有的精神內涵向師生潛移默化的灌輸著校風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對校園文化的發展起著指引和導向作用校風對校園文化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在這一校風影響下的文化傳統、校園氣氛、集體輿論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考體系,并傳遞出價值觀,對學生以暗示和引導,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許多高校之所以成為名牌大學,不僅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而且還在于他們在辦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校風而良好的校風把反映社會價值觀的高校價值觀內化在校園文化的各種活動中,而這成為建設積極向上校園文化的基礎高校大學以優良校風著稱,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青年學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豐富高雅、活潑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高校畢業生以扎實的基礎、全面的素質、富于開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受到社會各界青睞,
二、當前高校校風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一)專職教師歸屬感不強
當前高校中的大量兼職教師一方面為名利左右,忽視職業道德,教學上精力投入不足,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教學教風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專職青年教師由于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又難以滿足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要求。此外,眾多的高校沒有將教師看成是事業的合作者,而教師本身也沒有將自己看成是學校的主人,認為自己僅是學校聘任的員工,臨時工的心態普遍存在,對學校歸屬感不強。
(二)制度落實不力。
一些高校雖然建立了有關教風、學風、考風、作風方面的制度規范,但還缺乏必要的、系統的、長效的針對性措施,還沒有形成融運行、監控、考評、獎懲、激勵各環節于一體的完備而科學的管理機制;教學工作量和教學質量雖然納入教師平時、學期和年度考核,但還沒有與教師的職稱評聘、評先選優、晉職晉級真正掛起鉤來,優勞優酬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針對青年學生成長規律、學習實際和就業走向的教育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學生產生放任自流、自暴自棄的情緒和想法。
(三)環境影響不良
社會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出現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社會價值取向存在“重金錢、輕德行”的集體偏差,致使社會道德水平嚴重滑坡,光明正大的道德觀在某些領域不得不讓位于盲目自大的金錢觀;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細胞,其家風構成了孩子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但溺愛、偏愛、錯愛包圍下的家風,直接影響了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倫理;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紙醉金迷等違法亂紀行為,嚴重損害了“氣正山河壯,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態環境,敗壞了黨風、政風、民風和整個社會風氣。以上社會大環境與家庭、官場小環境的一些不良風氣,加之高校自身對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手段,德育建設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無不對高校教風、學風、考風、作風產生著負面影響。
四、加強高校校風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高校管理層作風建設
加強高校管理層作風建設是校風建設的首要內容,一方面要培養和引進優秀的中青年管理者,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另一方面鼓勵各級干部在校風建設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團結和帶領師生員工建設優良校風,攜手并肩,共同把學校辦好。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領導干部思想作風端正,不斷提高對建設良好校風重要意義的認識,把校風建設列入工作議事日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其次,在工作上要聯系實際,深入基層,從高校的實際出發,堅持民主決策意識,充分發揮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決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思想。管理上要講究科學合理,明確分工,規范管理,掌握高校管理的客觀規律,任人唯賢,辦事公道,樹立全心全意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思想,積極幫助師生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二)嚴肅校紀
時代呼喚管理創新。傳統的管理理念過多地強調“管理是一種權力”,“管理就是控制”。由于這種管理理念,作為單位或部門總是一味著重和強調組織價值,組織目標,把人完全看成管理的客體,忽視了組織成員的個體價值和個人目標,忽視組織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兼容性,忽視了人的個性的激勵和潛能的開發,最終導致管理效能的下降。改革開放特別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后,人們觀念、思維都在變化,我們學校管理還是傳統的那一套,制度上沒有創新。不是一管就“死”,就是一放就“亂”,該管管不住、管不好,如舞弊成風、戀愛成風,上網成風,怎么剎也剎不住,特別是舞弊成風,不是一人一校的事,在高校是一個普遍現象。
學校的管理是依據國家法律,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的要求和造就合格人才的需要,是為了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而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條例和規定,是學校全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嚴格管理,嚴肅校紀是建設優良校風的保證。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紀律是執行路線,實現目標的保證。
(三)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優化教風建設
①優化教風建設,首先,應該加強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持怎樣的態度、表現怎樣的道德風貌,直接影響著學生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這種影響常常是無形的、潛在的,又是長遠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書都無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其次,深入開展“師表工程”建設,促進廣大教師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熱愛學生。再次,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優化校風,引領學風,進而形成優良校風。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能力,加強教風建設。教風建設的主體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的關鍵都在教師。教師的專業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健康人格、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基本功綜合形成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要經常開展經驗交流、教學競賽等不斷提高教師的基本功。③科學開展教學工作評價,倡導教風建設,采用“教師互評”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實現以評促建。積極組織教研室工作評價、實驗室工作評價、課程評價、課件評比等教學評價工作,獎勵先進,倡導教風建設。
(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要通過各種渠道、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氛圍。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課堂活動,以興趣小組、社團組織來帶動、繁榮、提高校園文化。例如可以組織電子專業的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有事情做,又可以細化他們的專業知識,培養動手能力,為以后的就業加上很重的一個砝碼。
參考文獻:
[1]陳凱.獨立學院學風建設問題和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2012.
[2]王曉霞.當前地方高校學風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
[3] 段雪輝.對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