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娜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啟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地理教學如何實施新課標,成了我們廣大地理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明確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筆者就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新課程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該課程內容具有廣泛性、自主性、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等特征,它是基礎教育的有效補充和延伸。而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既涉及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而且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高中地理必修課所選地理內容屬于最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最基本的人類活動范疇。
一、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前提保證
(一)觀念轉變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強調以“本”為本、以“綱”為綱,實施了幾十年,現在探究性學習要打破傳統、突破教材、突破課堂、實現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必須要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F階段要做到老師主動實施、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熱心支持、家長大力配合。
(二)時間保證
學生做課題、搞研究、觀察實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目前學生課業負擔很重,時間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如何精打細算,合理支配時間值得好好研究。老師課前精心策劃是節約時間、提高利用率的重要環節。
(三)設施開放
地理探究性學習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因此要求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社會要為學生的實踐和研究提供實習研究基地、資料查詢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學校也要極力開放圖書館、閱讀室、電子閱覽室、建設校園網、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基礎
新高中地理教材,加大了人文地理知識的比重,充實了人文地理內容,特別是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政治地理、旅游地理、交通、商業地理等內容大大增加,在大量人文地理素材面前,要學生能把握好當代人地關系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就必須培養學生養成好問、多問、深問的習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基礎。而提出地理問題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培養,探究式教學法的堅實基礎才會得到落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明白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并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對于提出好問題的學生,應鼓勵其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
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形式
(一)教師引導的探究性學習
教師引導的研究性學習,其基本過程可分解為:講解+討論+練習。例如:在《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教學中,教師通過系統地講述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及大氣的水平運動,闡述講解熱力環流和大氣水平運動的的具體情況和現象,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為什么在城市和郊區之間會產生熱島效應;為什么近地面大氣中的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從找原因、看現象等方面著手探求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的重點知識,然后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鞏固知識,如讓學生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示意圖,用所學的知識,理解記憶熱力環流的特點。
(二)小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
新高中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高,在探究式教學中,組織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一方面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精神。例如在《全球氣候變化》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討論。討論分小組進行,每個研究小組主研一種氣候變化的原因,小組內學生自行分工搜集有關的事實材料,然后每小組派代表發言,共同探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其他同學提出質疑,交流探究成果,從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三)開放式的探究性學習
新高中地理教材十分注意與實際聯系,較多地反映了地理與生產、生活的關系,與現代社會的關系,學生對于這些內容要有深刻的認識就必須進行較具體的探究,要經常地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積極開展開放式探究活動。例如:第二冊第三單元《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中的問題研究: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么樣?這是教材研究內容的實際應用。要使學生清淅地運用所學知識,就應該讓學生到農業局或農業博物館去參觀學習,在參觀時請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各種農業的形態和特性,給學生留下直接的感性認識,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到野外親自接觸農業園區,這樣做,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才能得到較好的保證。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探究性學習,更好地體現了高中地理新教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特點,促進了學生自學、自思、探求新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以自學—研討—提問—質疑為基礎,更積極地進行自主研究、獨立探索、尋求規律,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傾聽、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