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軍
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公司在治理過程中的問題頗多:家族式管理、內部人員控制、資產流失、會計信息不真實、機構設置混亂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會計失去獨立性是公司治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闡述了規范公司治理的獨立會計措施,首先對現階段會計獨立性缺失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接著提出了獨立會計制度的形式——會計公司,然后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建立獨立會計制度應采取的措施:獨立性、監督性、競爭性、責任制度、公共服務,最后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目前在規范公司治理的獨立會計措施中所應解決的問題,以此達到更好的公司治理的目的,以供同行商榷。
關鍵詞:獨立會計制度 會計公司 公司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a)-116-02
1 會計獨立性缺失的現實分析
1.1 會計的從屬地位
從會計在企業的從屬地位中,可以看出,會計從業人員依附于企業,受直屬領導的管理,完全喪失了會計工作的獨立性;在信息的傳輸中,會計人員代表企業向相關信息使用者進行報告,而在報告的內容都要受到企業管理者的干涉,所以會計工作的整個過程都要受到企業管理層的干涉,喪失了會計的獨立性原則。
1.2 利益對會計師的驅動
會計師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有很大影響,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會計師更應該保持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利用會計專業技能,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準確的反映。但是事與愿違,一旦受到利益的驅使和企業管理者權力的壓迫,為了保全工作,他們往往會違背職業道德,制造虛假的會計信息、虛假的會計報表、虛夸業績等情況,與管理者合謀。
2 獨立會計制度的形式——會計公司
會計公司,是對會計人員進行統一的招聘和管理,然后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輸送合格的會計人才,它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事業單位、企業只有用工合同的關系,具有獨立的法人。其主要的職責內容包含:是會計人員的培訓基地,依法向社會各界招聘會計人員;向各單位輸送合格的會計人才;對已經輸送到各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監督和檢查,以保證其執業行為,促進單位的正常有序的發展。
3 建立獨立會計制度采取的措施
3.1 獨立性措施
會計公司和會計人員都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會計公司、會計人員、用人單位、政府等的關系都是平等的,都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獨立的會計公司的收入分配制度,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由于會計公司對會計人員實行統一的管理,會計人員的工資、獎金等都由會計公司來發放,所以為了使其更好的執業,可以建立相應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此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會計人員是由會計公司所管理,與用人單位沒有關系,所以其薪資與用人單位也沒有關系。這樣更有利于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對用人單位的經營狀況反映的更加真實、準確、客觀。沒有相應的權力和權勢對其進行控制,會計人員可以正常的進行會計工作,反映用人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從而規范了公司的治理。
3.2 監督性措施
雖然在《會計法》中,已經構建了會計監督體系,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能夠達到會計監督的最終效果,只靠建立的會計監督體系,是不足以實施完整的會計監督,必須完善監督的運行機制,加強會計監督的職能,形成制衡機制。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是,雖然公司的各層各部門都有相應的設置,但是各部門之間沒有制衡機制,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所以國有資產的流失、以及會計監督形同虛設現象嚴重。必須建立獨立的會計制度,將會計監督的職能徹底發揮出來,以保證會計監督的有效性。所以會計人員在用人單位中,要對其經營活動實行內部的監督,會計師在董事會中,也要發揮監督的職能、制度約束董事會,避免董事會的一手遮天行為,這對于規范公司的治理有著決定性意義。
3.3 競爭性措施
競爭性措施的制定,是對會計人員施行的優勝劣汰原則,對于不符合條件以及不合格的人員,能夠徹底的清除,從根本上提高會計隊伍水平。一旦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得到了提高,用人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會相應得到提高。以下對競爭性措施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1)建立新的會計用人制度。新的會計用人制度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對于高等院校畢業的財會專業的畢業生,直接納入人才市場,由會計公司對其進行公開招聘;其二,對于各單位的在職會計人員,要完全脫離所屬單位,由會計公司對其進行公開公平的招聘。對于會計公司所招聘上來的會計人員,推薦到各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經營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計人員錄用,打破以往的“會計是鐵飯碗”的傳統觀念,這樣不僅增加了會計人員的緊迫感和競爭意識,同時也是從根本上提高了會計人員依法行事、忠于職守的工作態度。
(2)使會計人員的執業區域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僅加快了人才的流動,同時無形中提高了競爭力。會計公司對會計人員進行了統一的管理,會計人員的執業范圍得到了擴大。同時會計公司公開招聘會計人員,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跨地區、跨省甚至跨國。
(3)對會計人員檔案建立信用制度。一旦會計人員的誠信缺失,則被記錄到信用檔案中,成為日后會計人員的個人檔案內容,將伴隨其一生。誠信缺失嚴重者,其從業資格將會受到影響。
3.4 責任制度措施
(1)對用人單位和會計公司的法律責任要有明確的規定。會計人員統一由會計公司管理后,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款對各單位的會計用人制度進行規定,各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聘用,只能由會計公司進行招聘并推薦到用人單位。與此同時,各單位對于會計公司所推薦的會計人員有選擇的權利,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單位需要的會計人員,并與會計公司簽訂用工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2)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的違法違紀現象,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會計人員在用人單位的工作過程中,雖然是為用人單位勞動,但是其薪資和福利待遇是由會計公司所發放,所以對于其出現的違法亂紀的現象,給用人單位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相應的檢查處分等,要由會計人員和會計公司兩方面進行承擔,承擔相應的罰金。同時,應該建立民事賠償機制,對稽查力度要不斷的加大,并同時提高造假的成本,一旦造假,將賠償高于造價成本的數倍,使造假者從心理上懼怕造假。
3.5 公共服務措施
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利益不惜造假:做假賬、出具虛假會計報告,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通過相關制度來對其進行控制,將會計公司變成公共服務組織,這樣會計公司為了利益做假賬的現象就消除了。作為公共服務組織,無論是會計公司還是會計師事務所都是獨立存在,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這種關系的建立有著一定的意義。
4 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受到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深重,所以想要將會計人員都推向市場,打破鐵飯碗的工作,現階段的難度很大。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還需要廣大用人單位、會計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配合,徹底改變傳統的思想,對會計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以下對改革中應解決的問題作了簡要論述。
(1)為《會計法》補充相應的內容,以此規范會計公司的執業行為。會計公司的設立,只是一個正常的中介服務結構,不是完全的為了盈利,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化的不斷發展,并使其三大職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國家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會計公司進行管理和規范,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條款,對各地的會計公司進行相應的控制,對其成立條件也要做出相應的規定。同時,對會計公司的執業標準也要有相應的制度:執業制度、合同制度、處罰制度等,以從根本上規范會計公司的運作。
(2)加大會計監察工作力度。對會計的監察工作,要加大力度,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和會計公司的執業標準做好監察,與此同時要提高監察人員的水平,確保監察工作的順利有效實施,能夠更及時有效的對各單位中的違法亂紀現象進行糾正,最大程度的發揮監察的職能。
(3)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其排除后顧之憂,使其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具體應該解決會計人員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項內容。
參考文獻
[1] 閻達五,李勇.也談美國會計造假事件[J].會計研究,2002(09).
[2] 劉永澤.如何看待:“后安然時代”我國會計的走向[J].時代財會,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