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惠
【摘 要】本文在分析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基礎上,從積極開展專業案例教學、重視專業情境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三個層面探討基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創新及構建,以期加強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勝任力,從而提升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會計一線人才。
【關鍵詞】就業勝任力 中職 會計專業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B-0035-02
近年來,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這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中職會計教育的發展,但是近年來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不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擴招形勢下,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從事會計工作的很少。造成此種局面的原因在于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對會計專業求職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當前中職會計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素質特征和社會企業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的問題,所培養的人才缺乏良好的就業勝任力。因此必須對當前教學進行反思,推進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對于中職會計專業而言,大部分學校仍采取課堂教學單一化教學方法。在教學組織上,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互動不足,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未加以重視,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及自覺性。同時,在內容講解上,和社會企業會計實踐未能密切結合,缺少新的、相應的案例分析和討論,這就影響對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及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不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缺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也使得學生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知識。
(二)專業實踐教學開展不足
會計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從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看,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再加上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的限制,特別是教學經費不足,使實驗課程教學、實訓基地建設不到位,難以形成凸顯專業特色并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具體表現在學生進入社會企業、單位實習機會較少,實習周期短,專業對口性不佳,學生通常無法到具體崗位實訓和學習,在實習中,人際交往、溝通表達、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無法達到會計專業預期實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固定老化
要想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必須要有個合理有效的教學過程。先要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知欲,再指導學生去認識和理解知識,然后到應用知識,該過程實際上是發現、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是展現學生才智才能、創新發展的過程。但在傳統教學中未能體現學生主體性,難以展現學生能力和才智,仍以專業知識掌握和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對于有無獨立思考、有無創新應用未能進行有效評價,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
二、基于就業勝任力的“學生參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及構建探討
基于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要想培養學生的就業勝任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那么就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使其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模式,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專業教學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主體意識,而這些都是就業勝任力的重點內容。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參與”教學模式的構建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積極開展專業案例教學
會計學科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利用具體會計案例把現實問題帶入到課堂,將相對枯燥、單調的專業理論設計成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將理論性知識轉變成具體、可操作的現實問題,從而可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和互動機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知識。此種教學模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會計實踐的能力,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溝通及表達能力。實踐表明,要想有序有效開展中職會計案例教學,就要做好這幾點:
1.精心選用案例。專業教師應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認真選擇教學素材,然后再精心設計適用的教學案例,不管是素材還是案例均要以教學目標為前提,并要圍繞中職會計教學實際內容,所選用的案例必須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的實際經濟行為,且要有時效性。教學案例涉及的問題,難易得當,要有一定的啟發性,以便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比如:在“賬戶”、“復式記賬”等教學中,可通過真實企業賬簿,使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賬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庫存現金等相關案例(如關于企業生產業務會計核算),深化學生對復式記賬等基礎會計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2.開展課堂討論。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前,教師要做好這幾項工作:引入問題、分配時間、分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將班級學生分為 6-8 個合作學習小組,一同分析和解決案例的相關問題。在實際討論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平等、開放環境下相互交流,如此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溝通能力。
3.落實案例點評。在對案例教學完成后,教師要及時歸納與總結,主要是對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予以客觀、準確的評判,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清思路,并要適時指出學生在討論中的優缺點,同時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剖析,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二)重視專業情境教學
情景教學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客觀事件的發生及進展的環境與過程模擬,讓學生在所營造的情景中去了解和分析問題,更為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可以達到在較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該教學方法的作用在于動態考查學生的應變、組織能力。具體而言,教師需依照專業課程內容,創設相應的“工作情景”—— 依照企業會計工作實際,模擬相應的環境,讓學生選定自身喜歡的角色,然后再指導學生去體驗角色的工作,讓其直觀地掌握會計知識和技能。
比如: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核算業務,擔當出納員必須具備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技能,在進行情景設計和模擬時,可引用中小企業某季度的庫存現金及銀行存款業務,通過真實的日記賬簿,逐日逐筆登記,并做到日清日結,以便更好地管控庫存現金,讓學生在此種工作情景中掌握日記賬的登記技能。再如:原材料核算業務,自材料的采購、入庫、出庫,再到應用、核算,都應用現實業務案例、真實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及明細賬。讓學生在這種模擬的業務情景中,掌握材料會計核算的業務技能。需要強調的是,要充分展現出課堂情景教學的實踐性、客觀性,以便學生會計技能和企業會計崗位要求相銜接。如在“供應業務核算”教學中,可把班級學生分成采購和銷售兩個小組,采購小組再設置采購、庫管、出納、會計、審查等崗位,根據崗位設置學習任務,再通過真實采購案例和會計憑證,開展情景教學。
(三)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
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和強化培養學生業務技能鍛煉,應根據中職教育實際,結合會計人才培養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其會計實踐能力。
1.課程實踐教學。該項教學的作用主要是培養中職會計學生的基礎專業技能,涵蓋專業實驗課程設置及設計。對于課程實驗應始終貫穿在整個專業教學中,基于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及目標安排相應的實驗項目。比如:《基礎會計》概論教學中,可組織班級學生對新時期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進行探討,并引導他們去收集資料,進行社會調查,總結自己的看法,并針對會計某模塊開展案例討論。
2.社會實踐教學。這是中職會計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此項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基礎上,學會必要的專業技能,并鍛煉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依照具體的實踐目的,通常把社會實踐教學分成認知型與應用型,前者開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系統認識和理解會計實踐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收集及分析會計原始數據的能力。
3.開展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中職實踐教學中最為核心的一項內容,是鞏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鍛煉學生會計操作能力、減短學生自院校畢業走上就業崗位適應期的重要路徑。在實習階段,要求學生在實習單位財會工作人員及實踐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對當前企業會計工作的內容、會計方法、會計技術、會計政策等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同時要結合實習單位的經營管理實際及財務情況,應用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及技能主動參與到相關工作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崗位技能。
總之,為有效推進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就必須加強就業勝任力的培養,對既有專業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發揮,結合課程教學實際,積極開展案例教學,重視情景教學,并要加強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以提升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會計一線人才。
【參考文獻】
[1]于玉林.現代會計理論實務與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黃子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8)
[3]葉菊章.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現狀及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14)
[4]許耀漢.淺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及其改革[J].財經界(學術版),2016(3)
[5]胡國理.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6(20)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