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江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的現狀,論述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可以通過明示創作背景、營造詩歌意境、提供吟誦機會、布置寫作任務等策略改進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 現代詩歌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B-0112-02
高中語文課本中選有大量的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詩歌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詩歌的教學現狀和策略。
一、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學校的教學安排一直是以高考為導向,高考試卷中分數比重大的內容,學校一般會多安排教學時間,高考試卷中分數比重小的內容,則會安排較少的教學時間。而高考一般考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不考現代詩歌,因此,現代詩歌在學校的教學安排中是不受重視的,很多學校的語文教研組只將現代詩歌教學當作教學任務來完成。可見,現代詩歌在學校的教學安排中地位較低。
(二)教師教學能力欠缺。由于高考不考、學校不夠重視,因此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不愿意在現代詩歌的教研上花費太多時間。很多語文教研組在研討文言文教學上,討論得熱火朝天,為了一個意見相左的問題爭論激烈,但對于現代詩歌的教學研討基本上是一帶而過。現代詩歌對閱讀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也非常高,對于習慣了欣賞古典詩詞的學生來說,還缺乏欣賞現代詩歌的能力。現代詩歌蘊含了很大的張力和彈性,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對閱讀者要求高,對講解者要求更高。這些因素導致高中語文教師在現代詩歌的教學能力上有所缺乏。
(三)學生學習動力缺乏。因為現代詩歌在高考中不考,教師的教學動力不足,影響到學生對現代詩歌的態度,導致他們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提不起精神。另外,現代詩歌給讀者的體驗也不如古典詩詞那么友好,古典詩詞朗朗上口,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而現代詩歌和散文形似,讀起來也不是非常上口,對學生的欣賞能力要求高,阻礙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現代詩歌的欲望。因此,學生的動力不足也影響了現代詩歌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策略
如上所述,現代詩歌的教學面臨著諸多障礙,這些障礙或來源于學校,或來源于教師,或來源于學生,因而現代詩歌教學一直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步。但是,現代詩歌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為一種優秀的文學體裁,對提升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語言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有益處。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求學生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情操,涵養心靈,養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對于如何將現代詩歌講好教好,筆者在教學中積極地進行了實踐。下面提出幾點改進現代詩歌教學的策略。
(一)明示創作背景,奠定學習基礎。每一首現代詩歌都有其背景,不清楚背景資料很難讀懂現代詩歌。背景包括兩部分,分別為作者的身世背景和詩歌的創作背景。講現代詩歌之前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詩歌的背景,在學生充分了解詩歌背景的基礎上再去講授詩歌,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并融入詩歌的意境中。筆者在教學時一般給予學生閱讀材料,并給學生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
比如,上《雨巷》一課時,筆者先和學生一起朗讀詩歌,然后問學生:“你們從詩歌中讀出了什么?”許多學生回答:“彷徨失望和痛苦傷感。”接著,筆者說:“是啊,這和作者的心境以及所處的時代環境有關。”學生產生了迫切希望了解的心情。然后,筆者用課件展示了作者戴望舒的簡介,說:“戴望舒當時處于雙重痛苦和失望之下,一是他戀愛失敗,二是反動派對革命者血腥屠殺,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最后,發放給學生詳細背景資料讓學生閱讀。因為明示了《雨巷》的創作背景,學生在本詩歌學習中能夠體會到詩歌的意境,教學變得容易多了。不少教師對詩歌背景的教學不重視,引起學生誤讀詩歌內涵,致使學生的學習走了彎路,是不可取的。
(二)營造詩歌意境,構建體驗環境。現代詩歌重在意境的營造,有經驗的讀者能夠快速抓住意境,深入了解詩歌。但是,高中學生的能力還不足以深入理解詩歌,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入詩歌意境。教師營造詩歌意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運用聲音、圖片、視頻等媒體手段,給學生創作一個和閱讀詩歌相適應的環境,帶學生進入詩歌。
比如,在《再別康橋》教學中,為了營造詩歌意境,筆者問學生:“你們知道康橋什么樣子嗎?”學生回答:“不知道。”筆者說:“那么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康橋的魅力吧。”接著通過 PPT 課件展示康橋美景的影集,影集中包含了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時間拍攝的康橋照片,并配以舒緩的鋼琴曲作背景音樂。學生在欣賞康橋美景的過程中逐漸進入了詩歌的意境,接著播放《再別康橋》的朗誦錄音,許多學生被詩歌深深震撼了。可見,意境的營造是現代詩歌教學的必備過程,能夠深深吸引住學生。
(三)提供吟誦機會,清除理解障礙。許多教師教學現代詩歌時,過度使用講授法,許多詩歌的意象都講了出來,結果發現學生根本不愛聽,而且影響了學生審美思維的形成。詩歌本身就是讓讀者欣賞和閱讀的,因此現代詩歌教學中應進行反復朗讀。可以是教師的朗讀,可以是學生的朗讀,也可以是錄音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最終完成詩歌的教學。
比如,在《秋歌—— 給暖暖》教學中,筆者安排了多種吟誦過程。先是播放朗誦錄音,給學生朗誦示范,接著指定兩名學生朗誦。然后,教師邊朗誦邊講解,最后,學生一起朗誦和獨自朗誦。通過不同形式的重復朗誦,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暖暖”的意象,其可以是親情,可以是愛情,可以是頑強拼搏的精神,可以是互助友愛的精神。最終學生明白了“暖暖”其實就是人間至愛。反復朗讀的好處是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理解,比教師講授效果要好。
(四)布置寫作任務,升華學詩境界。閱讀和寫作是不可分的語文學習過程。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可以運用閱讀加寫作的方法來增加學生的理解,以及提升學生的能力。一般情況下筆者都是安排學生寫作讀后感。讀后感寫作比較自由,字數也沒有限制,可以自由發揮學生的創作熱情。
比如,學習《神女峰》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寫作任務:“請你們寫一篇有關本詩歌的讀后感。”學生寫作了讀后感之后再安排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許多學生寫的讀后感并不是很好,但是,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可見,通過寫作來學習現代詩歌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綜上所述,現代詩歌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有價值的,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教師需要從現代詩歌的各個側面對現代詩歌作解讀,利用各種教學技術手段幫助學生體驗現代詩歌,讓學生喜歡現代詩歌,以提升現代詩歌的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煥煥.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之我見[J].山西師大學報,2014(9)
[2]李學森.高中現代詩歌教學失位原因淺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1)
[3]寧冠群,胡根林.高中現代詩歌閱讀質量目標研究之一:背景及來源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2(10)
[4]童敦彬.高中語文新課程現代詩歌教學內容探討[J].高中語文,2013(10)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