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立
【摘 要】本文闡述高中化學范例教學的作用,并通過整合材料、設疑問難、依據范例構建小結構、總結評價四個方面著重論述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范例教學的具體應用做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 范例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B-0087-02
新課改實施以來,各高中學校為了更好地適應改革要求,在教育模式與理念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將范例教學運用到高中化學課堂上,就是非常重要的舉措。范例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其能夠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主動性。范例教學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促進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這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方式的培養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高中化學范例教學的作用
第一,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從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方面看,教師選取的范例都是學生熟悉的內容,范例教學中涉及的案例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貼近生活,能夠縮小化學教學與實際運用的距離,按照實際問題來開展范例教學,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原理。范例教學還可通過觀察、實驗以及討論等方式,將化學知識與科學思想轉變為學生的科學素養,如此便可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范例教學能將典型的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做出本能反應。此外,學生還可在案例情境中學習探究,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也可鍛煉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通過合作與交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第三,適用于全體學生。化學新課標指出,由于高中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具有不同的發展潛力。在化學課堂上,教師應當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改變教學內容與方式,關注與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運用范例教學,就能夠在尊重學生發展的條件下,更好地抓住學生的發展規律,從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經驗入手,創設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環境,由此激發學生的化學興趣,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化學范例的具體應用
(一)精心整合教輔材料,深入課題研究。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應挑選具有代表性,且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的例子作為范例。在制定范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先對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整合,認真探究課題。選擇的范例應當切實為教學服務,做到生動有趣的同時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在不斷研究教材與課題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尋找化學知識與生活的切入點,傳授教學內容的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此保證范例的高效性。
例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時,教師就應當結合教材中氯氣發現的根源,以及化學家對于氯氣性質的探究歷史,借助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的過程來制定范例。舍勒無意間將軟錳礦與鹽酸混合起來加熱,由此產生了黃綠色且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這個現象引起了舍勒的注意,同時激發了舍勒的興趣,由此展開了一系列探究實驗。在教學中,學生對這一意外發現非常感興趣,想深入研究“氯氣”這一新物質。在化學課堂上,學生探究范例后便能夠順利的發現“軟錳礦與鹽酸混合加熱”、“氣味具有刺激性”、“黃綠色”等與氯氣制備相關的關鍵詞,為學生探究氯氣性質提供了一些依據,同時也引導學生構建了合理的思考方向。
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講解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如小亮在家里使用次氯酸鈉(NaCIO)為主的消毒劑來清理馬桶,但是總認為只使用一種清潔劑還是不能清理干凈,所以又使用了潔廁靈,結果小亮因此中毒,被送進了醫院。此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為何小亮會中毒呢?由此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通過探究范例,學生既了解到了氯氣的來源,打開了思維之門,又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如此便可調動學生的化學興趣。
(二)設疑問難——引發思考階段。在范例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融入情境,教師可以以設置問題的方式開啟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導學生答疑解惑。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應當循序漸進向學生拋出 ,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化學規律。教師設置問題后,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應融入課堂,及時了解學生的探究情況,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對學生的探究過程與課堂氛圍進行調控。此外,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選擇分析問題的角度,準確把握課堂主題,使學生充分的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為下一階段的討論奠定基礎。
例如上述案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為何次氯酸鈉與潔廁靈不可以混在一起使用?”隨后引導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來進行分組實驗。先讓學生在五個孔內放入干紅紙、濕紅紙、藍色石蕊紙以及 4 滴硝酸銀溶液等,隨后在中間的大孔中滴入幾滴 84 消毒液與 6 滴稀硫酸,隨后迅速將蓋子蓋上,帶領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設置疑問,就可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一邊實驗,一邊觀察實驗現象,順利地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三)依據范例構建小結構使化學知識結構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一般是通過理論開展物質實驗、計算與推理。因此高中化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在探究的過程中,因為知識較為零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覺得困難。在教學中,運用范例教學,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即將要講解的物質進行分類,隨后列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質,如此便可大致得出其他元素的屬性,幫助學生完整的掌握化學知識與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掌握,氧化還原的本質就是化學反應中,電子對進行偏移或電子得失導致的。因此在進行化學反應時,參加化學反應的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得電子數必然等于失電子數據規律,此時學生便可進行得失電子件的計算。高中化學范例教學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歸納化學知識結構,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還能夠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通過這些具體的范例,可歸納出學習規律,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合理的運用,由此加深印象。
(四)總結評價,提升認識??偨Y評價是范例教學的最終階段,學生可在教師的評價中得到新的提升??偨Y評價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應以積極鼓勵為主,對學生的表現與探究過程表示肯定;對學生提出的獨特想法要表示贊揚,對學生在探究中暴露出的典型錯誤進行及時引導,使學生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從中得到啟發,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對范例中包含的道理或者問題進行分析,由此幫助學生調整知識結構,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最后再使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鞏固化學知識。
例如,教師可在課堂最后向學生展示次氯酸鈉(NaCIO)為主的高效消毒劑說明書,同時讓學生回家后為家人講解次氯酸鈉(NaCIO)為主的消毒劑應該怎樣使用才最安全,同時解釋其中的化學道理。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熟練地掌握氯氣的知識。
綜上所述,范例教學在化學課堂上的運用是教育改革的創新,其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促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化學知識。此外,范例還可起到整合化學知識體系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范例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責編 莫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