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進平
【摘 要】本文闡述比較、類比、歸納三種復習方法在高中化學復習中的應用,通過教會學生構建“知識樹”,來快速提升復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
【關鍵詞】高中化學 比較 類比 歸納 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164-02
在復習階段有一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用大量的題目讓學生來做,以此來加強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但是化學的知識點復雜,如果學生一味地做題,沒有掌握復習的方法以及解題的思路,那么每天即使做大量的題目還是無法提升化學成績。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對化學復習進行探究,提升復習效率。在此筆者講一講幾種常用的復習策略。
一、比較法
比較法是將所掌握的知識、概念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兩者的本質區別。在化學復習中使用比較法能夠將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好地區分開來,在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重點把握、加深印象,提升復習效率。一般在化學中使用比較法是將基本概念進行比較,將理論知識進行比較,將化合物的性質進行比較,將計算方法進行比較,將不同實驗過程進行比較,在比較過程中,找到兩者的不同特征。我們在使用比較法進行復習時,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比較,讓兩者的關系更加直觀、清楚,以幫助理解。例如在化學鍵的復習中,“離子鍵”與“共價鍵”的概念是學生很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們使用比較法進行復習,列出如表1的比較表。
表1 離子鍵與共價鍵比較表
共價鍵 離子鍵
成鍵粒子 原子 陰陽離子
成鍵元素 主要是非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主要是活潑的金屬元素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成鍵條件 成鍵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差異較小 成鍵原子的得失電子能力差別較大
鍵的本質 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相互作用 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舉例說明 HCl中的H-Cl鍵 NaCl中Na+和Cl-之間形成的化學鍵
學生在初學離子鍵與共價鍵的時候容易將這兩個概念弄反,如果在復習的時候沒有讓學生弄清楚這兩個概念,那么在考試中碰到這些內容時就會出現概念性的理解錯誤。使用比較法進行表格比較,能夠直觀地看出共價鍵與離子鍵兩者的不同。在復習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做比較表格的方法,能夠自主地制作表格,將自己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辨析,準確把握概念,提高自己的記憶力,提高復習效率。
二、類比法
類比法與比較法相近,都是將兩者進行比較,比較法一般用在容易混淆的概念比較中。類比法是根據兩種事物的相似屬性,從已知一類的屬性,類比出另一類的屬性,或者從自己知道的解題方法中類比出未知題型的解題方法。通過聯想,由新知識引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再通過類比,在新的知識中找到與已有知識相似的地方。類比思維是通過類比進行聯想,從而不斷拓展創新。在化學中許多新的知識點都是通過已掌握知識點拓展而來,如果單獨地進行每一章知識點的學習,那么學生的記憶無法形成連貫性。使用類比的方法,讓每一個新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舊知識點,把新知識看作舊知識的延伸,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連在一起。在進行化學復習時,對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類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復雜的概念。
例如在復習“物質的量”中的單位摩爾時,運用類比思維,將物質的量與長度相似,這樣學生就知道表示物質的量的多少的摩爾與測量長度的米一樣都是單位。或者,將這類比到生活中,物質的量就像生活中的“購物袋”,物質中的粒子就像購物袋中裝著的綠豆。我們知道,由于綠豆顆粒較小,所以超市將綠豆一小袋一小袋地裝起來,以方便選購。同樣的,將一定數量的微觀的離子“裝”作“一袋”,1摩爾就是這樣的“一袋”離子,并把它作為計量單位。又如,在復習“元素周期表”時,我們也可以使用趣味的類別方法,將“核內質子”比作皇帝,將“核外電子”類比為平民,如果電子層數越多,則平民離皇帝的距離越遠,皇帝對平民的掌控力度就越小,最外層的電子就容易丟失,這也印證了“天高皇帝遠”這句俗語。利用這類趣味的方法進行類比復習,能夠使學生在枯燥的復習中增加不一樣的色彩。教師給學生舉出的不同例子會讓學生受到啟發,從而進行聯想,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如果能夠在自主復習時使用類比法,將生活或是趣味的故事與化學概念進行類比,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一些復雜的化學概念。如果將這種類比方法應用到做題中,那么再難的化學題都能夠從容應對,都能從類比中找到相似的方法,一步步地解答,得出正確答案。
三、歸納法
歸納是將概念中的不同內容按照不同特點進行總結歸納,這是一種聚合型思維。在化學復習中,教師最常用的就是歸納法。歸納法能夠有效地將化學中相同類別的知識點進行歸納,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樹”,將概念牢牢地記在自己的腦海中。例如復習“海水”的物質時,可以如圖 1 的方式繪制圖像,使之更直觀,更方便記憶。
也可以使用一些基礎的符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如進行“相等式量”復習時,可如圖 2 所示進行歸納。
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歸納,能夠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不同概念中含有的不同物質以及化學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樹”的繪制,在一張紙上將高一到高三的所有化學知識點繪制到一張圖中,遇到不理解的概念就畫上一個問號。繪制完畢后,讓學生看一看自己在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問號,是屬于哪些方面的內容,針對自己知識薄弱環節進行重點復習,不斷填滿紙上的問號。這張圖就是化學學習的“知識樹”,在這樣有效率的復習下,學生的化學知識樹會更加穩固。學生也在不斷繪制的過程中,對化學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徹。當遇到綜合的復雜的題目時,對照知識樹從一個個已知條件中區分出它屬于教材中的哪些概念,然后一一地進行對應分析,就能快速地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在高三復習中,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那么就能夠使復習事半功倍。教師要教會學生應用比較、類比、歸納等方法進行復習,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復習效率。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