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艷
【摘要】本文從課程網絡平臺的建設背景出發,以本校的教學班級為實驗對象,通過實驗法(前后測)和調查問卷等方法,探討課程網絡平臺對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平臺 高職英語 自主學習
一、《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網絡已成為高職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提供了廣泛的學習資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然而,應試教育導致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多數學生為被動學習型,無法合理安排時間,自我計劃性和調控性較差,不善于利用學習資源和環境。
所以,教師,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提供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建設《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并利用平臺指導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二、《大學英語》網絡平臺建設的概況
經過學院英語教師的共同努力以及超星公司的技術支持,網絡平臺已建成并不斷地完善。教師在平臺上發布教學資料和學習任務。學生登錄查看學習任務點,如:背景知識、觀看視頻、網上討論等。教師在平臺發布作業,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逾期將自動關閉。
此外,教師將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視頻、音頻、PPT、Word文檔、PDF文檔、圖片等)傳入平臺,供課后拓展學習,對作業等任務進行打分、寫評語等反饋,系統對學期成績自動做出統計和評價。
三、研究過程與數據分析
1.研究過程。以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1個班的4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大學英語》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前后的成績進行對比。在實驗班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對其進行課堂觀察,對平臺使用前后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比較。最后對實驗班進行網絡教學平臺使用后的效果問卷調查,從而得出結論。
2.數據分析。
(1)實驗法的數據分析。在一開學(2月底),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一次四級模擬測試,作為本次實驗的前測。在利用《大學英語》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四個月后,在期末(7月初)時,對學生再一次四級模擬測試,作為本次實驗的后測。兩次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下表:
實驗班前后測試平均成績對照(總分710)
四級模擬測試 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前測 362.4 518 306
后測 413.6 535 320
從表1 可以看出,以四級滿分710分計,后測的平均成績為413.6,前測的平均成績為362.4。后測的平均成績高出前測51.2分,說明學習成效高于使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之前,也就說明《大學英語》網絡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2)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實驗結束后,為了解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的效果,在學期末對實驗班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發布在課程平臺上,46名學生完成并全部收回。調查內容包括平臺使用后的英語學習效率、學習興趣、自主性等的情況。
從調查統計數據來看:
1)在線學習過程中,56.5%的學生經常制定英語學習計劃,且93.5%的學生能按照學習計劃有序進行平臺學習。對于平臺的作業和任務點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積極認真地對待,所有受調查的學生都表示能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以上數據表明:使用平臺之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堅持完成任務,英語學習的自主性較強。
2)大部分學生(87.0%)認為有必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63.0%的學生表示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數據表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一半的學生認為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比傳統學習要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材料。網絡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模式的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
4) 60.9%的學生喜歡在平臺中與老師或同學交流討論英語學習,同樣多的學生認為網絡平臺學習后,英語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認為對學習成績的提高也很有幫助的占69.6%。說明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且對英語成績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因此,以上統計數據驗證了《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平臺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四、結論與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改革實踐證明: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大學英語》網絡平臺,有助于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并對英語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該模式將網絡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不僅更加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個人潛力得到了最大挖掘,而且也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孫洋.大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效果分析及對策研究-以陜西省咸陽市高校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