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成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對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首先概述了歷史故事應用其中的作用,然后提出了具體的應用策略,最后說明了應用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應用分析
引言
歷史故事與歷史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選擇故事時要依據教學要求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這些故事激活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運用能力。
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
歷史學科就是對不斷發展的歷史進行總結的科目,囊括的內容比較復雜,涵蓋的范圍也比較廣,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層面。歷史故事通常是由人物、地點、時間和事發過程等元素組成的,但歷史事件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無法準確掌握。因此,可以應用講故事的手段,讓歷史事件變得鮮活有趣,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這些知識。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故事敘述方式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上課之前,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師生穿插講故事的方式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力,使學生從歷史故事中受到啟發,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歷史觀。
3.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
歷史故事在歷史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讓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知識,讓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發展,主要包括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而講故事有利于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記憶能力,學生要想完整地敘述一個故事,就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只有將多方面的能力結合起來,才能把故事清楚地呈現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歷史故事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策略
1.利用歷史故事導入新課教學
課堂導入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如何達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將注意力聚焦于課堂這一目的,教師就要精心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歷史故事,巧妙導入新課。以電視劇《羋月傳》為例,劇中的情節扣人心弦,但是有些小故事并沒有遵照史實。教師可以將這些情節作為突破口,向學生敘述某段《羋月傳》的故事,讓學生找出與電視劇中不同的地方,更正學生對歷史的認知。通過電視劇導入課堂,既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能讓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課。
2.利用歷史故事突破教學重難點
歷史知識復雜難記,而且重難點比較多。因此,教師在引入歷史故事時應考慮如何利用歷史故事突破這些重難點,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比如說“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個概念,雖然很多學生聽過這個概念,但是卻沒有去深入理解它,有的只是片面記憶,無法真正了解內涵。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這個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反映社會狀況的小故事,這樣就可以巧妙地化解因概念抽象帶來的困難。
3.利用歷史故事強化練習
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生通過練習就可以知道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然后根據知識漏洞進行重點學習,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但是長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對于練習會產生一些排斥反應,無法提起興趣和熱情,會將練習當作一種負擔而不認真對待,這樣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學進程。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應該利用歷史故事去提升練習的趣味性,針對練習題的內容向學生講述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用歷史故事的原則
1.趣味性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選用歷史故事首先要有趣,要滿足學生的興趣點,因為教師和學生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教師喜歡的事物學生不一定喜歡,所以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充分了解學生是選用有趣的歷史故事的前提。
2.針對性
選用歷史故事也是有講究的,教師不能只是憑著自己的想法隨意選擇,而是要立足于教材內容去選擇,這就是針對性原則的具體含義。教師只有把握好針對性原則,才能導入有價值的故事,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目的。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史學思維,通過歷史故事讓學生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更多正能量。
3.真實性
真實性是教師選擇的歷史故事必須是史料上記載過的,而不是從電視劇和小說中了解到的故事,如果教師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扭曲事實,選擇野史上的資料,這樣不但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誤導學生,給他們傳達錯誤的歷史信息。因此,教師選擇的歷史故事必須是真實的,不能隨意虛構脫離事實,只有這樣,才能在不違背教育原則的情況下,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利用歷史故事開展歷史教學,讓歷史故事滲透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此培養學生的史學思維,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波.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 南京師范大學,2011.
[2] 文素芳. 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20.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澤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