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良寬
摘 要: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核心課程。但在農村小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質量低下。從“強化學習,轉變觀念;加強管理與督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融入生活,重視實踐”等四個方面提出提高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策略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公民奠定基礎?!钡r村小學存在忽視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被當作“副科”,教學時間被擠占,教學照本宣科,敷衍塞責,造成品德與社會課程質量低下,影響了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形成。那么如何來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質量呢?下面就我的管理與教學實踐談談。
一、強化學習,轉變觀念,提高對品德與社會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要組織教師深入學習《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把握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課程內容,深刻理解課程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實轉變品德與社會課程是“豆芽科”,“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上課不備課,課時被擠占”的不良現象,要把本課程置于與語、數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落實課程實施的常規教學,大力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加強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管理,落實督導評估
學校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足課時,細化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常規,把教師落實教學常規納入任科教師工作考核,與語、數教學常規同時檢查、同等考核。同時把教師擔任品德社會課程的工作量、教學質量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并與教師年度考核、評優評先、評職晉級等掛鉤,從制度上、考核上落實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任務,確保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采取多種策略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研究上,大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筆者認為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質量。
1.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基礎?!币虼耍诮虒W設計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具有現實化的教學情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身臨情境,交流辯論,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世界大戰的災難》時,我們可以播放電影《八路軍》中的戰斗場面以及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中國平民和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的視屏,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感受,交流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痛和造成的巨大災難,從而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強烈痛恨,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情操。
2.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涉及知識點多、廣、淺,大多數教學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采取講故事、現場表演、播放影像資料等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六年級《祖先的科學技術成就》,講一講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和他發明“麻沸散”的故事,讓學生感悟中醫的悠久歷史和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在教學《巧奪天工的創造》時,讓學生講“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故事,讓學生感受當時秦始皇修筑長城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在教學《人民代表為人民》時,可以組織學生民主選舉班干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民主醞釀提名候選人,制作選票,投票、計票、公布結果等民主選舉過程,加深學生對民主選舉的認識。在品德與社會課程課堂教學合理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可使抽象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具體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知。如,我在教學《追求科學與真理的人們》時,播放了哥白尼被教會處死的視頻,讓學生感受追求真理時的痛苦和執著。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3.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學過程,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采取“明確目標—自主閱讀—討論交流—教師歸納—實踐體驗”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查找資料,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歸納提升,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四大發明》時,首先課件出示教學目標:了解和掌握四大發明的過程和對世界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在書上勾畫重點,初步解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最后,組織全班交流匯報,教師適時點撥,深化總結。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開動腦筋,大膽發言,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四、融入生活,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提升教學質量
實踐體驗是促進良好道德品質逐步養成的最佳途徑。因此,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真正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行為規范、道德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內在品質,我們只有讓學生在現實中去實踐、感悟,才能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有很多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文明購物、交通聯系著你我他、讓健康伴我行、文明上網等,我們不但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相關的知識、規范,而且要求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自覺用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并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自己的父母以及身邊的人。
總之,只要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高度重視,嚴格把握《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管理手段,相信必能提高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