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竹芳
摘 要:減負是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一,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質量。為了切實落實減負,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三種行之有效的策略:豐富課內閱讀形式,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特色作業;設計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減負增效;有效措施
“減負”即減輕負擔,目的在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減負”減輕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但不是不要教學質量,“減負”的出發點是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減負”并不是簡單地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其重點不是在學生學習時間長短這個具體數量上,而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學習,最終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一、豐富課內閱讀形式,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和能力
以《我的家在中國》系列圖書知識競賽為內容,采用學生喜歡的搶答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首先,在班級開展閱讀活動中,每位學生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閱讀。接著,給每位學生發一張由老師精心設計的提問單,學生根據提問單開始閱讀,學生自己閱讀后還要出幾道題給全班同學做。然后,每班選出在班級閱讀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參加學校的知識競賽。最后,學校通過舉辦全校性的“元旦游園”活動,將叢書中的48個不同主題變成48個景點,讓學生在校園中來一次美麗中國行,以此強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將閱讀所得轉化為活動內容,讓學生的閱讀在輸入、加工后能夠輸出、展示。
學生在活動中閱讀,在游戲中學習,不僅促進了學生課內、外的閱讀,而且還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1.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語文學習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在班級共享、全校同讀的濃厚閱讀氛圍感染下,學生對《我的家在中國》這套叢書充滿了閱讀期待,學習從書中延伸到了書外,主動查找資料、分享交流,閱讀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特別高。這種主動學習表現在,學生采用了多種不同的學習形式,不只是讀一讀那么簡單。在讀完后學生根據老師設計的提問單給同學、老師和家長提出問題,當起了小老師,更當起了知識的傳播者。學生還用繪畫、編兒歌等多種形式把自己閱讀的書籍做成小報,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書中的內容豐富、有趣地展示出來,互相分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積累了優美的字詞句,豐富了寫作素材
《我的家在中國》這套叢書的知識量很大、內容非常豐富,不僅有簡練、準確、優美的語言,還有很多詩詞歌賦、俗語典故等,是學生積累字詞句的絕佳讀本。書中有對祖國大好河山、民族特色、科技發展、歷史變遷、英雄人物等的介紹,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對學生學習語文、積累寫作素材更是獨一無二的讀本。
3.提高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在此次活動中,學生自己想要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自己讀的內容,想把自己讀書所獲得的內容轉達給同學,以期大家知道得更多,能更好地參加知識競賽,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參加游園活動。鑒于此,教師精心設計閱讀記錄單、閱讀提問單,同學之間互相閱讀、互相分享。在準備游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設計廣告詞、景點的介紹海報、游戲規則和說明等,語言慢慢趨向簡練、正確,表達越來越流暢,文字表達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
二、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特色作業
對于字詞教學,若只一味地抄寫則會收效甚微。若學生能自己去歸納、總結所學的字詞,效率就會提高。因此,需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特色作業,讓他們樂于去參與。例如,在學習生字后,讓學生自主設計、制作一張生字小報,畫上他們自己喜歡的圖案,讓生字變成他們喜愛的事物出現在小報上。一個個生字在孩子們富有創意的想法下變得鮮活了,他們對生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學習生字也更帶勁了!
得到同學的肯定會變成學習的一種動力,如果背誦變成一種展示,那么學生就不再會覺得背誦是一種負擔。利用校內外、微信等新媒體,讓學生錄制音頻或者視頻展示自己的背誦。在這種新形勢下,學生非常樂意展示自己,不僅背誦了課文,還能聽到其他同學的背誦,互相學習。他們不再覺得背誦課文是一種負擔,相反覺得是一種自我展示,非常喜歡在班級群里背誦課文,每次學完需要背誦的課文后,都自發在群里背誦課文。
三、設計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和數學雖然有著明顯的學科界限,但是兩者亦有融合的知識點,如果語文、數學中的同一知識點出現在同一學習階段,那么,就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學科融合,提高教學效率,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二年級上冊數學的“數學好玩”中有一課是“班級舊物市場”,活動的目的是通過舊物交換和買賣活動,復習學過的乘除法及有關人民幣的知識。這一活動與二年級下冊語文第十四單元《玩具與游戲》語文天地中的“舉辦一次班級玩具展覽會”可以結合起來,舉行一次班級玩具交換活動。
學生準備一件自己喜歡、想與大家分享的玩具,為自己的玩具加上名稱和評價,根據爸爸、媽媽的建議,為自己的玩具標上價格。在舊物交換的時候,學生展示自己的玩具,說一說自己和玩具之間玩過的游戲,介紹自己和玩具度過的快樂時光,完成交換之后,組織學生根據玩具的價格提一些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在活動中,不僅能復習一些學過的語文、數學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計算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