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 要:信息技術走進小學課堂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次重大提升,其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是信息社會人的整體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要重視信息意識的建立,課堂教學的革新以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信息素養;探究;創新
一、重視學生信息意識的建立
如今已是網絡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深入到人們的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就是讓學生掌握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但是現實中仍有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和游戲之中,影響了身體和學習,以至于很多家長一談到電腦和網絡就堅決反對,認為無一好處,禁止接觸。其實這樣采用“防和堵”的極端處理方式是極其錯誤的,我們應該認識到電腦和網絡具有的雙面性,應正確引導他們分清主次,分清利與弊,揚長避短,讓信息技術發揮出應有的、積極的作用。首先要讓學生建立信息意識,具體地說就是學生要具有對信息需求的愿望,有尋求、利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學生為什么對游戲感興趣,就是因為好玩。如何讓學生把興趣轉移到信息技術學習上呢?對于低年級學生我采用創設情境法,讓學生直觀感受。例如,在教學網絡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網絡傳遞信息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專門在課堂上安排了一個“生日祝福真人秀”的環節。現在每個班都建家長QQ群。課前我先和班主任商量選定一位近日或是當日過生日的同學,并在QQ群中和家長聯系、安排好。在上課時我說今天班上有一位同學過生日,除了接受同學的生日祝福外,還利用電腦現場直播學生父母的生日祝福及其他家長對這位同學的生日祝福,學生在興奮的同時也為網絡的力量所震撼。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我采用幫助學習法,結合語文或數學的內容,利用網絡搜索功能和微課現場為學生解答學習的問題,讓學生知道獲取網上資源的便捷以及對學習強大的幫助。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了一定的認識,自然而然就有了想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強烈愿望。另外,教師的信息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給學生創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和使用氛圍,以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意識。
二、激活課堂,給學生奠定信息技能基礎
信息技能的培養重點是對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信息處理能力涉及信息知識以及對具體的信息獲取、組織、處理、加工、表達、通訊、評價等能力,這是個人信息素養的基礎。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首先是獲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讓小學生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比較,篩選出與當前問題有關的信息。這些只有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才能完成。所以這就需要在信息技術課中讓學生系統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學生只有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能,才能完成信息的獲取、處理、加工、運用。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開展教學,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能呢?這要求信息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和技能的“發現者”“探究者”和“運用者”。教師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成為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知識和技能的表演者和灌輸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最佳的學習需要莫過于對想要了解的知識積極探索的欲望。”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獲時,會產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自信感。比如我在教學“畫方形和圓形”時,為了激發學生對畫圖技巧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老師蒙上雙眼畫也能畫出正方形和圓形的游戲。任務一講出,學生都很驚訝,同時也很好奇和期待。在學生滿腹狐疑中我蒙上雙眼在畫圖軟件中完成了正方形和圓形,他們十分激動,都想知道老師的“秘訣”在哪里。當我告訴他們“秘訣”后,他們都主動去嘗試。這樣的課堂學生很喜歡,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在學生的好奇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中老師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也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三、學以致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把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轉化為動力的體現。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一門強有力的工具學科,是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必備的技能,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幫助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更要引導和創設條件讓學生多去實踐。比如,在教學“設計賀卡”一課時,我先提出完成賀卡制作后要把給父母設計的親情卡馬上通過QQ發給自己的父母。這樣一來,學生有著親情與激情,制作很認真,賀卡發給家長后,很多家長馬上反饋回來,達到了親情的交流互動。這樣在完成教學的同時還很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也改變了家長對信息課的認識。除了在課堂實踐之外,更要重視學生課外學習和生活中的實踐,比如學生在學習了Word軟件,學會了輸入文字和基本編輯之后,讓他們把自己的作文輸入電腦中,在語文課上用班班通電腦一體機進行展示、交流或者打印出來張貼在教室后面展覽。學習了表格后,我要求學生制作自己的個性課程表、制作家里每月開支統計表,主動參與家里的開支管理,在實踐了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有的學生在管理中了解了家里的收支情況,從而理解了父母的辛苦,改正了大手大腳浪費的壞習慣。學習了畫圖軟件后,讓學生把美術課上的畫在電腦中畫出來,然后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好的作品更是在班級QQ群里、微信里傳播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來欣賞。這比傳統的紙質展示更加直觀、生動,便捷,不僅對學生的信息技能進行了實踐和檢測,更讓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樂趣。當然課堂學習時間總是有限的,對一些軟件的學習不可能很全面,所以會導致學生在課后實踐操作中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我以此為契機鼓勵他們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資料以及通過觀看微課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并讓他們在信息技術課上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比如,在學習中遇到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有什么好的心得和體會?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各自的學習經驗。這樣把學信息技術和用信息技術的活動拓展到課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學生信息道德培養
信息素養的培養還要求學生具有正確的信息道德修養,要讓學生學會對媒體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絡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我通過一些真人真事案例來說明違反信息道德的后果,加強學生的警示教育,增強對信息的分辨力,讓他們在使用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活動中要和現實社會中一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學生要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總之,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應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才能在信息社會中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