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蘭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好其他科目的關鍵,在語文課堂中,學生不但要掌握語文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隨著新課改規模的逐漸擴大,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成為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新課改以來,教師為了滿足教學需求,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就包括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應用探究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鍛煉協同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對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十分有利。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雖然合作學習目前已經在很多學校中推廣,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有些教師推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完成課改目標,并不是真正意識到合作學習的內涵,往往只是走一個形式。如果老師對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都不關注,那么學生也不會認真對待,最后導致學生和教師的態度散漫,無法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另外,教師在學習小組的人員編排上也沒有十分用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其次是學生學習被動,大部分的合作學習都是教師組織、布置任務之后檢查任務完成情況,這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不能主動進行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有時還會因為觀念不同而引起爭執,教師將合作學習的理念強加在學生身上,學生就會失去自主選擇的機會。最后是教師沒有及時進行引導工作,完全放手讓學生進行交流,不參與學生的討論,不能將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引導。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首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明確每一個成員的具體分工。在小組討論階段,每一位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對他人的觀點給予評價。同時語文教學中“讀”是很重要的,其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可以在課文朗讀過程中,讓各小組輪流上臺分角色、分自然段地進行搭配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讀后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知識的傳授變得快捷、容易、易接受、易消化。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合作的方法、探討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小學語文中合作學習的應用措施
首先,要明確合作學習目標,確定學生應該完成哪些任務和學習內容。合作學習也不是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有針對性。比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由于文章的文字語言特點,學生可能對文章的含義不是很懂,這時候就不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了,因為大家對文章的含義和一些生僻字都不理解,所以在一起合作探討只會浪費時間,如果討論失敗還會出現反作用,但是對于像《長城》《頤和園》等這樣的文章,就可以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對課文進行解讀時可以圍繞長城的功能、頤和園中發生的歷史事件等進行討論。
其次,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除了要讓學生完成合作學習中教師布置的任務以外,還要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語文有興趣,那么就能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也能更輕松地掌握知識。比如,在進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的教學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搜集爬山虎和蟋蟀的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相互討論,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比較歡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和爬山虎、蟋蟀相關的視頻,通過影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最后,注意語文知識的聯系和積累,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觀點,會分享出不同的知識,所以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但是要注意到,對于學生來講,合作學習這種模式還比較新鮮,有時候可能會忘了討論的目的,這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走偏。合作學習不但要對當前學習的內容進行討論,而且還要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不斷的重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積累。
四、總結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占據教學的主體地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時不能消極應付,也不能操之過急,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成為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