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明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動力。只有把課本、老師、學生三者之間密切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用提問技巧,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就在課堂上如何巧用提問策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質量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生的學習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老師為了適應新時期學生的學習,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但是無論教學方法如何改變,用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這個真理,導致小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數學失去興趣的學生,往往會越來越不想學習數學,最后導致嚴重偏科,這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新時期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提問技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老師提出的問題太過于單一、簡單
提問式教學在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由于提出的問題太過單一、簡單,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各個小學面臨的重大問題。有豐富內涵特點的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一般小學數學老師在授課前,都會對知識點進行備課,準備好在課堂上要講的內容,當然也包括要在課堂上提問的問題。但是老師為了備課方便,都會把課本上一些單一、簡單的題目作為在課堂上進行提問的問題,這些題目不能充分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就會起到消極作用,不能真正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2.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典型性
在教學中,老師在設置問題時,總是很普通的問題,沒有典型性,學生往往在課本上就能找到標準答案。這種問題受到基礎知識框架以及老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點的限制,導致不能在課堂上引起學生對老師所傳授知識的興趣,就更別說利用這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了,導致提問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老師沒有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充分的反饋、評價
提問式教學在各個學校都得到了重視,數學老師在進行授課時,都會不同程度地采用提問式教學,但是很多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當學生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后,老師往往對學生的反饋就是對或錯,沒有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詳細、具體的反饋。如此一來,學生就不能及時發現自己在理解問題上的不足之處,更加不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同時,對于那些能正確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的同學來說,一個“對”字難免會打擊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的優點
1.課堂提問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坐在長達45分鐘的課堂中認真聽老師講課,甚至每一分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是很困難的,尤其是數學這種較為單調乏味的學科。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不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有利于學生集中精神。老師每一次提問都能讓精神有些分散的同學重新集中精神。所以課堂提問式教學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傳授的知識點的理解效果,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2.課堂提問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提問,老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體系中的相關概念融入問題中,讓學生通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思考,掌握、理解某個數學知識點或者某個數學概念的含義。通過課堂提問式教育,不僅能讓小學生清晰掌握數學的解題思路,而且還能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3.課堂提問式教學有助于鍛煉小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生年紀不大,但讓他們當著全班人講話時,難免會因為害羞、靦腆而導致口齒表達不利索。老師提出問題,然后學生通過思考后對該問題進行口頭上的回答,在學生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后,老師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進行反饋。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這不僅促進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鍛煉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提問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更加聚精會神,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同時在課堂上巧用提問策略,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從而提升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毛蘭珠.巧用提問藝術,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上),2015(4):99.
[2]谷巖.巧用提問,化難為易: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