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麗
摘 要:班級是小學生成長的根據地,是培育未來精英的搖籃。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引路人,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班集體文化構建以及校園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班主任應當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策略,為學生構建一個快樂成長的家園,助力學生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
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決策者,學生是執行者。如何管理好班級,班主任的決策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當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自身的管理經驗,完善管理策略,推動班集體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一、構建和諧班級氛圍,推動班級文化
在日常管理中,班集體氛圍是開展管理工作的決定性因素。班集體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思想有直接影響,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應當善于構建和諧班集體氛圍。只有營造和諧班級氛圍才能讓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進入學習生活當中。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的墻壁、走廊當中張貼名人名言,如惜時、愛國、好學好問、拼搏等主題的名言,讓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都能隨時隨地看到,以文化之聲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熏陶學生的內心,鼓勵學生“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完善自身,效仿名人,奮發向上;還可以在學校的布告欄張貼好人好事,為學生樹立學習標桿,引導學生向其學習看齊,打造“爭做好人好事”的班級氛圍,為學生播種高尚道德素質的種子,將思想引向正軌,比學習、比勞動、比覺悟,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構建生機課堂,推進班集體文化建設。
二、班干部的作用
(一)班干部選舉制度
班干部是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重要群體,班干部的素質水平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因此,班干部選舉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首先,班干部人選必須有一定威望,成績較好,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質一定要優良。班主任可以針對班干部選舉,設定一下規章制度:
1.自薦環節
班干部選舉,允許自己推薦自己。必須進行以下環節:主動上臺做一個約為10分鐘的演講,可以帶草稿。說出推薦自己的原因,說出自己有哪方面的優勢,說出自己今后的工作規劃。演講結束后,由教師以及全體學生進行投票。
2.投票環節
班干部選舉大會上,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開展,每個班干部職位,每個學生只能選投三個不同的人選。
3.審計環節
教師將匿名投票整理,在課堂上將候選人寫在黑板上,由第一排的學生配合完成票數統計。
4.當選環節
根據票數確定出班干部人選,其他學生認真監督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監督他們的學生作風,若班干部違法班風班紀,其他學生可以舉報,班干部應重新選舉。
5.輪換環節
班干部不能連任,以給其他學生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參選。
以上是班干部的選舉制度,班干部的選舉必須慎重慎重再慎重。班干部是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班干部隊伍是有效進行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班干部的輔助功能
班主任是管理者,班干部是分配者。班主任將相關規章制度通知班干部,由班干部轉述給學生,讓學生去執行,這種“三點一線”的管理模式將班集體串在一起,為有效管理班集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班干部必須全力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認真完成班主任分配下的任務,與全體學生共同執行。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學習問題
學習委員將近期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認真記錄。將語數外三科,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陳述給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班主任跟教師商量、討論,得出解決方案。
2.生活問題
生活委員認真管理班級基金,認真記錄每一筆開銷。定期檢查班級設備的質量。如桌椅損壞程度,笤帚簸箕的數量質量,在本上認真記錄。跟學校后勤認真做好交接工作,負責為學生配置生活用具。
3.衛生問題
衛生委員每天檢查教室、班級衛生區、走廊的衛生狀況,值日人員完成衛生清理,認真檢查,做好登記,對一些“偷工減料”的學生做好標記,采取相關懲罰措施。
4.體育問題
體育委員針對教學內容,協助體育教師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將每個學生的體檢報告認真分析,制定方陣排列、賽事策劃、課間操訓練等工作。
三、班主任的調控作用
班主任是班級的“統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班主任的調控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絕不可將一切事宜全權交給班干部去執行,應當發揮自身的調控作用,根據班干部反饋的信息,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處理相關問題。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座談會,將幾個班干部叫到一起開會,跟班干部談一談最近班級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一起商量對策;班主任也可以抽空進行訪問,問幾個學生最近班級的班風問題,班干部是否認真負責,及時地訪問,及時地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解決問題。
總之,小學班級管理對班集體文化建設以及和諧校園的構建有直接影響。班主任應當發揮自身的主導職能,巧妙為學生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互親互愛,推動班集體文化發展;認真挑選班干部,讓班干部能夠更好地配合班主任進行管理,打造吃苦耐勞、勤思好學、品學兼優的班干部隊伍,助力班集體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雷麗麗.小學班級自主教育管理初探[J].教書育人,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