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才
【摘要】結合社會需求及高職院校實際,分析學生生源及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對做好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等數學 學生現狀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23-02
近年來,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同時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的知識、技能也在接受著各行各業的考驗,教學質量亟需提高。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生學習各類專業課的重要工具。分析研究高等數學課的教學對于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學生現狀分析
傳統觀念上,一般認為高職教育辦學層次低,和本科院校相比就業競爭力弱,加之部分行業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不夠,從而造成了高職學生生源文化基礎較差,且具有多樣性、層次性。
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是通過高考招收的普高生。這部分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系統學習,在文化課基礎上要好一些,基本上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具有一定的發散思維,對新知識有探索欲。但是在學習方法上不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有所欠缺。
另一部分學生是通過自主招生或春季高考招收的職業高中生以及中專、職中生。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較低,特別是像數學、英語等科目甚至是零起點。但是他們卻有著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喜愛各種活動,對新事物抱有很高的熱情,有著正確的自我評價。
由于學生不同的層次特點,學校在開展高等數學教學時很難做到統一,這樣就給高職高等數學教學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二、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第一,根據學生特點完善課程體系,選擇合適的教材。
首先,我們應該確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認識到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崗位基本素養的各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次,正視差異的存在。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是一種正?,F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不應設置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是否“合格”。因此課程體系上只要能夠滿足職業需要即可。
教材是師生學習的重要工具,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層次多樣,選取教材時既應考慮到學生實際,又應結合專業特點。學習的內容太難容易造成其挫敗感,打擊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教材內容脫離專業,會使得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相脫離,無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
第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可能認識不到基礎課學習的作用,而高等數學本身又比較抽象難懂,加之課堂缺乏吸引力,因此大部分學生興趣不高,認為學習高等數學沒有用處,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得學分。
顯然,傳統的只注重知識灌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當代高職數學課堂的需求。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上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立足職業需求,結合專業特點,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選用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及方法來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提升教師素養,提高高等數學實用性。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壓力相對較小,致使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完成教學量就可以,忽視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提高高等數學實用性的重要性。甚至由于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內容相對簡單,以至于一些不具備數學專業背景的教師也在進行高等數學的教學。所以,教師素養有待提升。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在教學實踐中應努力提高教師業務及科研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定期組織一線教師外出觀摩學習或網上培訓,同時還可以聘請專家進行講座。這樣既能不斷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拓展相關學科或專業知識,又能將實踐教學引入到高等數學的教學中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認識到高等數學是一門有趣且有用的課程,提高高等數學的實用性。
第四,改革考試方法,實現學習的持續性。
一般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時表現加期末考試。這樣雖避免了只注重考試成績的現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過大卻也造成了臨時抱佛腳現象。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平時不愛學習甚至從不學習的學生在期末考試前一個月甚至是一兩周進行突擊學習,而考試成績卻挺高,但是考完試后沒幾天所學內容就忘沒了,所學知識并沒有消化吸收。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不妨調整一下考試方法,將考試改為章節考試加期末考試。這樣期末總評成績就由平時表現成績、章節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同時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重。這種考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認真學習,階段性的梳理所學知識,并且將學習貫穿在整個學期當中,實現學習的持續性。
三、結束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越發展也就越需要各種各樣類型的人才,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也借助國家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在不斷地在擴大,這對于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高職院校教師的我們更應該立足學生實際,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素養,創新考核模式,使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楊秋波,林宇,王世斌.高職生源質量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5(7).
[2]周薔,李娟.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和特點[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