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津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不少小學生習作語句平淡,內容空洞,缺乏創新,沒有真情實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作文能力,文章從重興趣、重積累、重口語、重模仿、重修改五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創新作文能力;培養;興趣;閱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如何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途徑去做工作。
一、了解兒童心理需求,培養其寫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強烈。”作文源于生活,兒童有著廣闊的生活空間,有著十分美好的內心世界。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地、彎彎的小河、浩瀚的海洋、無限的宇宙……親愛的媽媽、快樂的伙伴、美麗的老師……每個兒童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最愛,并有將其真情表達的愿望。作為教師,此時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適時引導孩子將其表達出來,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創新的基礎。每一次作文,教師都應該提出具體的目標,開放學生的習作空間,讓他們根據習作內容,盡可能地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收集有關習作信息,從而產生向往和追求意向,變被動為主動,不失時機地激發他們寫作的欲望。
二、注重閱讀積累,使作文有話可寫
(一)課堂閱讀積累
語文教材收錄的都是經典文章,教師要讓學生將課本中的經典范文熟讀、背誦下來,有的文段還需要摘抄,通過這樣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一個人寫作能力的高低,關鍵看他平時的詞匯量和好詞佳句的積累。重視積累是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一位青年向魯迅請教寫作技巧時,魯迅說:“請你讀一讀那些素有定論的文章吧,里面明擺著怎么寫。”由此可見積累的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堂內留給學生充分的積累時間,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積累多了,作文寫作能力自然提升。
(二)大量閱讀課外讀物
閱讀能豐富人的學識,讀然后知不足,從而產生對未知知識的渴求,產生與美好心靈對話的向往。此時,教師要向學生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的圖書或書目,讓學生去選擇閱讀,并及時了解他們讀了哪些書,積累了多少東西。即使學生積累的只是一個佳句、一個好詞,也要及時予以表揚,以此激發和喚起他們的內在動力。另外,及時指導和督促學生養成摘抄優美句子和優秀名段的習慣,經常組織讀書、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學生將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讀出來和大家分享。每次活動,評出“讀書之星”,鼓勵學生不斷努力。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勤寫日記,勤于練筆,將積累來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作文和日記中去。學生讀書多了,摘抄多了,積累多了,寫起作文來就能厚積薄發,寫作能力提高水到渠成。
(三)持續強化興趣
學生有了寫作興趣,教師要及時強化、保護、鞏固他們的寫作熱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時時留心觀察學生,不斷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鍛煉。當學生受到事物的刺激情緒激動,有話急于表達時;當學生受到外部事物的感染,產生愛憎情感時;當學生有了某種美好的愿望,感受到實際的需要時,最容易調動他們寫作的欲望。這時教師要適時引導,或組織開展活動,讓其盡情表達,或及時表揚鼓勵,激發其上進心,以此強化學生積極向上的習作興趣。
三、重視口語訓練,強化文字表達
語文即語言文字。語言表達既包括口頭語言表達也包括書面語言表達。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一直只重視書面語言的訓練而忽視了口語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能力強的人寫作能力往往都很好。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提倡學生多想、多說、多練,努力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其中一個好的方法是“自言自語、邊想邊說”。在“自言自語”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征,有先有后地說。可以每周安排2-3節活動課,讓學生練習口語表達。特別是每次習作之前,先讓學生分小組合作練習“說”作文。通過一段時間的口語訓練,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進而實現了“我口說我想,我手寫我心”。
四、模仿寫作,繼而創新
人們學習任何東西,都有一個由模仿到創造的過程。模仿是創造的基礎,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兒童的寫作過程是從大同小異到大異小同,然后到百花齊放的。仿寫是小學生作文的起步,仿寫的關鍵就是模仿范文的某一點,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所謂“某一點”,可以是文章結構,可以是語言范式或修辭手法,也可以是作者多角度的選材方法。如《鳥的天堂》中寫群鳥紛飛時,作者用了點面結合的方法,先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概括了鳥的各種形態,再著重刻畫一只活潑機靈、美麗可愛的畫眉。這個寫法就可以讓學生仿寫:寫課間活動的場面,寫人們集體勞動的場景,寫集市上熱鬧的景象,等等。這樣仿寫,既使學生掌握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又能夠訓練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再如教學《豐碑》,文中描寫軍需處長被凍死時的形象,寫得非常細致:“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為戰士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一個學生模仿寫道:“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操場上,那輕盈的步伐使人想起森林中的小鹿。她的臉已經滲出汗珠,但可以看出,她跑得十分輕松。兩臂有節奏地擺動著,頭上的蝴蝶結一起一伏,就像一只上下翻飛的蝴蝶。一身橘紅色的運動衫,好似一團火在移動。”這樣的仿寫,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分析、類比、想象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
五、修改習作,是創新的再加工
往往,在“命題-指導-寫作-修改”的習作過程中,學生只管寫作這一環節,其他環節的工作都由教師完成。新課標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作文修改的工作中。魯迅說過:“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改也是一種本領,讓學生在班內集體交流,思維可以朝著更深更廣發展,從另一種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文,發現之前不曾發現的問題,使修改有了目標。通過自我修改,必然使文字更加流暢,使文路更加清晰,使語言更加準確生動,使感情表達更加豐富,不但寫作進步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另外,在講評作文時,可以由學生結合自己的作文實踐,對本次作文的成功與不足做出反饋時講評。教師可以選幾篇優秀作文作為典型進行佳作交流分享。在這樣的互動環節中,學生博采眾長,感悟新知,重新評估自己的習作,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產生二次練筆的欲望和動力,達到自我完善。
總之,現代課堂是求知、探索、發展、創新的課堂,要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創新。首先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更要善于探索,善于創新,只有這樣,我們的習作教學才會更富生機,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