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當中,許多IT企業都將職業素養當作選拔與聘任員工的標準,所以這也就成為中等和高等職教以及學生重點關注話題。然而我國當前中等和高等職教之間的銜接在IT職業素養教育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了解中高職專業銜接的概況,然后將學生團體活動作為此次中高職IT職業素養研究的對象,圍繞中高職銜接和IT職業素養以及學生團體這三個方面,構建中高職銜接IT職業素養的體系,對于推進IT學生職業素養的改革具有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IT職業素養 中高職銜接 構建
【基金項目】該課題是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院級教改課題“將IT職業素養訓練貫穿中高職銜接路徑研究——以中職計算機銜接專業為例”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246-02
引言
通過研究發現,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重點就是中高職銜接,中高職銜接是職業教育發展所做的最明確選擇,同時也是職業教育順應產業結構變動與新型經濟發展方式以及致力于畢生學習發展的必然要求。其實,高職教育的成立主要是為了幫助社會與國家培養高技術人才,最終使人才服務于社會且為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在中高職銜接的基礎上,將IT職業素養訓練作為構建學生團體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
一、中高職銜接概況
中高職銜接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依據建設適合現階段職業教育體制的需求,進行促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穩定與和諧發展,全面開展培養高技術水平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其目的是為達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是連接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步驟,其核心內容是培養適用于各個企業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體現教育指導與帶領的重要性。建立現代化職業教育制度,加強職業教育產業發展的支柱力量,達到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預期目標,中高職銜接是最為主要的。
二、中高職銜接學生IT職業素養構建
(一)思想素養
通過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專業活動發現: 其一,政治素養。政治素養可以淺顯理解為在政治態度與政治品質以及政治能力這些方面所展現的政治涵養。對于中高職銜接IT職業學生團體來說,應該將重點放在理想與信念教育、人生觀與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這兩個宏觀教育方面上。
其二,品德素養。中高職銜接IT職業學生品行涵養不僅僅指的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具備基本禮貌,還應該涵蓋作為一個即將步入IT工作者行列的準職業人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與職業本質。簡單來說也就是需要養成誠實守信和講文明懂禮貌,還有積極進取和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
其三,職業理想。學生團體在職業上依照社會需求與個人所具備的能力,通過分析與考究后所建立的初步職業規劃,也就是學生團體對于今后工作所期望達到的職業標準,這一系列內容被稱為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人們在具有一些能力之后,對于職業活動與職業目標的超前定位,離不開學生團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職業意識。中高職銜接教育更應該切合實際,依照IT專業學生團體的工作性質,對學生團體進行相關IT工作知識教育,讓學生團體盡早的了解與涉獵IT行業相關的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的行為要求,還有企業的道德標準與企業員工應該具備的企業責任感這些知識。
(二)心理素養
通過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專業活動發現: 其一,進取心。大多數人常常將進取心進行貶義化理解,認為它所指的是不滿足于當前的情況,其實它的深意是讓人們懷揣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努力地追求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中高職銜接教育應該對于IT職業學生團體的一系列消極情緒進行調節,比如學生剛開始學習IT專業知識,對于有些專業術語了解得并不是那么透徹,可能會產生厭學和逆反的心理;還比如有些學生覺得IT專業知識比較枯燥,產生不了強大的學習動力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中高職銜接教育應該通過一些方式刺激與帶動學生團體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具備進取的精神,從而形成他們對于IT職業的熱愛,以及產生對職業的向往之情。
其二,抗挫折能力。有時候人們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可能無法承擔壓力就會選擇退縮,尤其是學生團體,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經歷過社會的考驗,也就沒有承受過一定的壓力。所以抗挫折能力就是為了防止他們在遇到一些比較嚴難接受的事情時候,可以有效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主要分為挫折耐受力與挫折排解力兩個觀點。
(三)專業素養
通過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專業活動發現: 其一,文化知識。文化知識可以說是人們加入專業工作務必具備的前提條件,在高職院校中,大多數是由講課模式引入出來,比如像IT專業當中的計算機操作就可以很好地展示出來,在幫助學生的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今后參加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從中高職銜接教學和實訓以及課外活動這三個方面進行了解發現,其二,專業技能。專業技能可以概括為人們在從事某項專業工作而所需要具備的技術與能力。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是面向企業生產與建設,還有管理與服務,也就需要學生務必具有高品質和高技術能力,才有機會找到理想工作。
(四)行為素養
通過學校開展德育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專業活動發現:
其一,團隊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在人們的潛意識中認為,它所泛指的是集體意識與合作互助精神以及為企業服務精神。團隊精神大多數情況下會體現在某次組織活動中,將個體利益融入到集體利益當中,在達成相同的目的同時,也確保此次組織活動的能夠高水平的完成。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工作后基本上從事的職業都會存在團隊合作的情況,要求工作之間形成緊密的狀態,一同為了企業的工作去努力奮斗,從而在互相幫助的前提下獲取更大的利益。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在日常學習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之間團結互助的情誼,幫助學生改掉自我主義行為,希望通過一些集體活動進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其二,責任心。責任心大體上所指的是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對家庭或者是集體,對國家或者是社會所應該產生責任的意識,還有情感與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主要反映在行動和抵制各種誘惑中,唯有讓學生在挫折中學會承擔,才可以讓他們理解責任的真正含義。而即將踏入IT職業工作的高職院校學生團體需要具備這種職業素養。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顯著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普及與創新,也就形成了中高職銜接這一新型教育模式,它對于學生團體的教育具有很深的影響,同時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中高職教育大力發展的時候,也應該對中等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引起高度重視。在中高職銜接的基礎上,針對于學生團體的IT職業素養進行研究,最后得出構建學生團體IT職業素養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李佐.中高職協調發展視角下整體性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5,02:103-106+110.
[2]陳開源,李柏青,朱秀娟,原紅玲.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以三二分段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14,06:30-32.
[3]沈曙紅,祝睿.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課程一體化改革研究——以護理專業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5,24:137-140.
作者簡介:
陽樹銘(1982-),男,漢族,安徽太湖人,本科學歷,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中等專業學院講師,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