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王曉燦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針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隨之而來的新的消費觀念的哲學分析。本文通過對當前社會發生的一些引發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的分析,發現隱藏在這些事件背后的主要原因——消費觀念的轉變,并針對消費觀念的轉變進行哲學分析,最后提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的方法。
關鍵詞:消費觀念的轉變;積極;消極;建議
本人在本科階段就讀于工商管理專業,對于當前社會的經濟現狀有一定的認識,能夠發現許多違背了經濟規律的經濟事實。因此,本人針對這些緊貼人們生活的事實進行哲學分析,發現促使這些違背了經濟規律的事實發生的原因,即消費觀念的轉變。最后根據對其的哲學分析提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的對策。
一、消費觀念的含義以及其改變的必然性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與生產觀、交換觀和分配觀一樣,消費觀是經濟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觀念,消費觀是社會經濟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社會經濟,并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消費”一詞,按照威廉斯的說法,其最早的含義是‘摧毀、用光、浪費、耗盡。”“特倫特大學文化分析系擔任社會學和傳播學研究型教授費瑟斯通在論及消費文化時指出,作為浪費、過度使用與花費的消費,在對資本主義社會和國家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主義強調中,”“表現的是一種自相矛盾的情形,因此,這樣的消費必須加以控制和疏導。”
“古典或傳統的經濟價值觀念總是與短缺聯系在一起,但工業資本主義的生產的不斷擴大,其結果必然導制過剩。消費的觀念就變得日益重要,這是后工業化生產所必需的前提。資本主義生產經歷過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大蕭條,消費的觀念就成為后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精神支柱。”“‘消費文化這個術語是用于強調商品世界及其結構化原則對理解當代社會來說具有核心地位。”“費瑟斯通指出:‘這里有雙層的涵義:首先,就經濟的文化維度而言,符號化過程與物質產品的使用,體現的不僅是實用價值,而且還扮演著‘溝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產品的經濟方面,文化產品與商品的供給、需求、資本積累、競爭及壟斷等市場原則一起,運作于生活方式領域之中。”
二、關于消費觀念的辯證分析
1.消費觀念的積極影響
消費觀念的改變推動了物質文明的建設,促進了物質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的進步。消費觀念的改變帶動了消費者的消費,而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消費的增加一方面加快社會再生產的速度,推動物質生產方式的進步;另一方面需求的增長也為廠家提高自己的產品的技術含量提供了動力,進而提高社會勞動產率,加快社會物質文明的建設速度。
2.消費觀念的消極影響
首先,消費觀念的轉變使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現象加劇。消費觀刺激了人們的消費,使攀比之風愈加濃烈,這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比如,甲有一個很漂亮的手機,而乙在有了一部的很不錯的手機情況下會因為羨慕甲而購買新的手機,舊手機沒有人使用,只能擱置,最后遺棄,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另外,廠家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喜惡調整自己的產品,當甲的手機一旦過時,大量的手機成品就會被遺棄,這無疑是對地球資源的一種浪費,于此同時,人類垃圾的排放速度大大高于地球的自凈速度,這就對地球環境造成了污染。
其次,消費觀念的轉變使享樂主義橫行。當代社會物欲橫流,人們為了攀比,虛無的追求違反了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的消費,大量的占有各種的商品,追求物質享受,所以享樂主義的橫行也成為了必然。享樂主義的表現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奢侈品消費。據統計,2014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總額在近八年的時間里首次出現下降達到3800億元,但是,中國仍舊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購買國。人們不斷的追求奢侈品,而奢侈品也不斷做出新花樣,類似30萬元的大餐、黃金蘭博基尼出世的新聞層出不跌,當然,這些事情也使新聞的當事人收獲了別人艷羨的眼光和追捧。
最后,消費觀念的轉變使人們變得急功近利,價值取向開始變得模糊,在高喊著“我為中國GDP的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口號的同時,過糜爛的生活,行腐朽之事。人們不再依靠道德判斷一個人,取而代之的是其對資本的占有程度。由此人們在享樂主義攀比之風的影響下大量的購買商品,高消費的盛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人們不得不尋求一種能夠快速積聚財富的方式,財富的積累無非是兩種方式,開源和節流,而這兩種方式第一種太難,第二種太慢都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虛榮的需求,所以公司職員為了能夠升職,不擇手段拉人下馬;公務員的報考冷熱不均,有錢的崗位“萬里挑一”;畢業學生對職業選擇的標準不再是自己的夢想,而是通過是否能夠掙大錢;商人無視道德,甚至目無法紀生產不達標的商品。當高消費不僅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評價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時,人們的文化鑒賞水品無疑就會下降。
三、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首先,不能盲從,要進行適度消費。適度消費指的是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的消費。既不過量超前消費,也不抑制消費。消費是人們用產品滿足自身各種需要的過程,浪費則是不珍惜,不充分利用,不必要的廢棄。消費者應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中對商品進行合理的最大化的利用,減少廢棄商品的剩余價值;廠家不能執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公司的發展,應保護自然資源,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開發新材料,減少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做好市場調研,做到有計劃的生產產品,減少對資源的浪費。
其次,理性消費。量入為出,要從自己的經濟條件和實際需要出發,精打細算,適度消費,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不盲目攀比,對不需要的商品說“不”,認識到“鉆石恒久遠,一顆就破產”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