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閱讀是從文字中獲得知識、感悟的一種活動,閱讀教學是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種相互對話、相互交流的一個過程。閱讀有利于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如何開發利用小學語文閱讀資源,是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利于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因此,本文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更好地開發小學語文閱讀資源進行簡要的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資源;開發與利用;問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老師講、輕學生主動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是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課堂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解內容,學生在下面當忠實的聽眾,老師朗讀課文、分析課文、講解課文,學生就在下面記筆記。這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的惰性,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的是老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解答,而沒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足夠有效的溝通交流互動,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中來。
(二)重知識點傳授,輕能力培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會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講的非常詳細。老師朗讀課本、分析課本、講解課本,把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對重點的語句段落進行分析,對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講解等等。對于小學中的文言文和詩詞,老師也會逐句進行翻譯,每個知識點都講的很詳細,學生只需要認真地聽講、做好筆記、多記多背就行。這樣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思考,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重閱讀數量,輕閱讀質量和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比較多而復雜,老師為了怕考試會考到,而面面俱到,怕教學內容有所遺漏。因此,沒有教學的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師講解多、學生自主閱讀少,老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與課本的互動多、與學生的互動少。老師要求學生閱讀盡可能多的內容,要求學生盡可能地拿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卻忽視了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也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用好的方法來進行閱讀。
(四)重閱讀理解、輕人文熏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講解地非常詳細細致,也要求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主旨、文章的段落結構,語句的表達方法、修辭手法等等。這樣可能造成了學生的應試能力特別強,可以考出好的成績。但是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熏陶,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置身于文章的時代背景中,沒有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的情感、感悟,不利于學生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和道德情操。
二、小學語文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對文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資源的開發利用中,首先要注重文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文本資源是小學語文閱讀的基礎,也是核心資源。教材文本是文本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進行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老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觀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去理解、去感悟,理解文章的含義、感悟作者寫作時的情感,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文本閱讀中,要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老師與文本之間的溝通對話,讓學生能夠閱讀地更加深入,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不僅僅是教材文本,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課外文本,比如圖書館的圖書資源,讓學生閱讀其他相關的文本,拓寬自己的閱讀范圍,在充分地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二)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獲得變得越來越便捷了。我們可以利用網絡來開發小學語文的閱讀資源。網絡閱讀資源具有內容豐富、海量藏書、形式豐富多樣的特點,而且具有多媒體的特征,在閱讀中可以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結合,使閱讀更加有聲有色,使閱讀更加生動有趣。但是網絡閱讀資源質量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且小學生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制力,可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老師要對網絡閱讀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篩選,篩選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目,引導學生進行有方向、有目的的閱讀,既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又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三)對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社會資源包括生活資源和自然資源,生活資源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活動和現象,自然資源就是大自然中存在的花鳥蟲魚等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豐富土壤,在生活中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因此,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產生閱讀學習的欲望。
(四)對人力資源的開放和利用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是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沒有教師,課程無法開展。教師的個性、知識、經驗、情感、技能、價值觀又會對閱讀教學產生影響,成為課程目標實現的素材來源。教師具有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是學生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對教師資源的開發,在于要充分利用教師的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學生是閱讀教學中的對話主體,學生的經驗、認知、情感、能力是構成學生理解文本、生成意義的前提,能夠作用于課程并形成課程資源。因此,要注重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更多的閱讀資源。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重老師講、輕學生主動閱讀,重知識點傳授、輕能力培養,重閱讀數量、輕閱讀質量和效率,重閱讀理解、輕人文熏陶的問題。為了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要更多地開發和利用不同的閱讀資源,要充分開發利用文本資源、信息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從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