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惠
摘要:初中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很多知識點都能滲透法制教育,初中學生處于思想不夠成熟的階段,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正逐漸形成,法律意識淡薄。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必須做好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后續發展提高奠定基礎。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和法制教育的結合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語文教學;法制教育
語文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礎學科,在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國策前景下,初中階段的法制教育與語文教育同樣重要,對塑造初中生健康的思想意識形態有關鍵作用。語文教育和法制教有機融合,是向學生傳輸法制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現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的結合談談自己的觀點。
1初中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結合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對法制教育缺乏興趣
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仍然以理論知識傳輸為主,學生被動學習,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提高考試成績為中心的,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不斷深入,但是這種現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教師只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學,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雖然學生對法制教育有興趣,但是由于教師不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擴展,長時間的單一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逐漸對法制教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法制教育的思想并未真正傳到給學生,法制教育也起不到實際作用。
1.2教師缺少法律意識
大部分初中教師是師范類院校畢業的,他們有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但是大多數并未經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培訓。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由于教師自身的法制知識儲備量不足,在語文教學中穿插法制教育就無從談起,這是影響法制教育的關鍵因素之一。
1.3社會思想復雜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外來文化與區域文化的融合,讓我國人民的思想產生了變化。初中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建立的階段,環境因素對其影響較大,導致一些學生出現三觀不正的現象,影響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2初中語文教學和法制教育相結合的辦法
2.1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對于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教師應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不能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學習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應用,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針對目前大多數教師缺乏法律專業知識的問題,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接受法律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教師的法律專業素養。可以定期邀請司法工作人員到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和教師了解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規,讓教師不斷積累法律知識。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可以借閱法律類的圖書,或者上網搜索法律知識、案例來充實自己。教師有充足的法律知識儲備是做好語文教學和法制教育的前提,通過恰當的方式在語文課上滲透法制教育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2運用多堪體技術進行法制教育滲透
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讓教學手段也更加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輔助傳統教學的一新型教學手段。語文知識和法律知識都是抽象的,單一的口頭講述不僅讓學生難以理解,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更簡單的理解法律知識。例如在講解憲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我國憲法的創立過程的專題片,讓學生了解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通過它的創立過程理解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特性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法制教育延伸,如向學生展示案件實例,先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然后讓學生從案例著手,自己分析其中可能用到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法律知識,同時還能更牢固的記憶。運用多媒體技術,實際上是理論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相對于單一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傳授,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
2.3教學內容的靈活設計
枯燥的法律知識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法律知識沒有什么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靈活設計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無處不在,時刻保障著我們的人身權益。初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但是他們也非常關注各種社會事件,教師在法制教育中可以選擇與他們聯系緊密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例如在“保護生命安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某市2010年以來14歲以下兒童的非正常死亡率數據,讓學生自己回想一下自己身邊是否發生過危險的案件,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學生保護自身生命健康權的意識。
2.4通過主題活動開展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知識,還要積極開展拓展活動強化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法制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分組進行辯論活動,例如在“規范與義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社會秩序與社會規范、義務與權力之間的相似性、差異性展開辯論活動,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自由發言,通過思想的碰撞來加深學生對法制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鞏固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辦黑板報、主題征文等活動表達自己對法制知識的見解,深化法制教育的成效,幫助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綜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教會學生如何用法律法規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學生的后續發展有極大的幫助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