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紅+張萌+梁利慧+張鈞博
[摘 要] 農作物秸稈產業化是提高資源轉化率、延長農業產業鏈的的有效途徑,在供給側改革浪潮下,該體系對于實現農村經濟轉型,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意義。現行條件下,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產業化進程中既有模式發展問題,同時利用模式也有待更新。秸稈產業化發展之路是促進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代表了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盡管目前并未普及,但該發展路徑對于機械化、集約程度高的黑龍江省而言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政府、企業、中介組織等機構應該參與到其中,從法制、分配方式、合約關系管理等方面推進秸稈儲運體系的高效運行,與農民在互動參與中共享這一模式創新帶來的收益。
[關鍵詞] 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模式;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751 [文獻標識碼] B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模式新興以來,隨著農副產品市場化發展,中國農業逐步向集約化經營方向過渡。走農業產業化,實現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對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農業生產模式在不斷變遷,進行農業結構的優化需要立足于原有理論基礎,進行模式創新。本文以農業產業化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當前產業化模式的內在作用機理以及實際應用情況,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發展實際,旨在探索合適的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發展模式。
一、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發展現狀
東北地區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玉米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達2.3億畝,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稈量超過1.1億噸。其中,黑龍江省作為商品糧基地,近五年來,總產值穩步上升,農業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逐年提高。以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三個農業大市為代表,作物以玉米生產為主,豆類和小麥生產為輔。玉米生產遠超其他作物。黑龍江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同時蘊含著豐富的秸稈資源。據相關估計,每年該省可產生6000余萬噸農作物秸稈。尤其是大量的玉米秸稈。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的逐步推進,本省也進行了改進,大力投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建現代農業合作社,并在多地建設了秸稈收儲體系,因地制宜推廣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利用技術。目前秸稈資源主要用于制造原漿再生造紙,秸稈發酵制造肥料,秸稈生產固體成型燃料、秸稈生產熱解氣、秸稈生產沼氣能源化,以秸稈為原料生產工業原料,粉碎制造動物飼料、以秸稈為基料培育菌類等方面,玉米秸稈的總利用率接近50%,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黑龍江秸稈焚燒火點比2015年秸稈焚燒火點減少了46%,秸稈綜合利用量達到3610萬噸。
秸稈資源取材廣泛,利潤高,綜合利用,延長了原有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有利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效益,使農民更好地將農閑時間利用起來,增加了收入。
二、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發展問題
秸稈資源利用前景廣泛具有蘊藏豐富、取材方便、成本低、污染少的優點,將秸稈深入加工可以大幅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和扶持之下,秸稈產業化得到一定發展,在用作肥料、飼料、工業原料、制成品和能源方面有所突破。然而目前,我國秸稈資源利用仍以焚燒為主,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同時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由于傳統秸稈處理方式根深蒂固,產業發展所需要的科技、資金支撐力不足,秸稈產業化過程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如下:
(一)民眾意識薄弱
公眾對秸稈的利用問題大部分依舊停留在就地焚燒或是當做燃料取暖的概念上,沒有意識到秸稈也是一種新興資源。局限于原有小農經營模式,農民對于秸桿產業化這種新型處理方式和相應的技術推廣認知周期長。加之政府對有效利用秸稈的宣傳力度小,政府對這類企業的支持沒有使企業形成產業化,鏈條化,專業化的模式。使民眾無法深刻了解到秸稈利用的重要性。造成大量秸稈遺棄在田埂中或是直接被露天燒毀的現象,成為綠化環保的負擔。
(二)產業鏈條不夠完善
黑龍江省涉獵農作物秸稈利用方面的企業布局零散,技術設備等硬件設施不夠先進,無法形成產業集群,秸稈利用效率低下,經濟效益低。秸稈的鏈條連接不緊密,在秸稈運輸過程中一旦距離大于五十千米就必須增加網點,單位產品消耗增加。對企業來說此項目是一項非常消耗資金的項目,若沒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正常的企業是無法負擔的起如此龐大的資金費用的。
(三)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我國在“十一五”期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農業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發編制“十三五”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給出了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國家以及黑龍江省政府也陸續下撥了農村能源專項資金進行試點建設,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優惠政策扶持力度仍有待提高,限于資金技術的緊缺,農作物秸稈利用的發展進程緩慢。除此之外,政府現在雖然出臺了禁止焚燒的政策,但卻并沒有指導管理農民應該如何管理秸稈,加之北方溫度低,對秸稈的儲存存在很大的問題,會造成秸稈成分的丟失,加工的飼料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反而更造成了農民的負擔。
三、黑龍江省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發展建議
(一)產業化方面
1.培育一批具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政府應該提高扶持和保障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推行積極政策促使中小企業向集群化發展,通過兼并重組,打造實力公司集團。同時,實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樣,企業之間可以共享信息、資源,實現上下游企業間的縱向合作以及同行業間的橫向聯合,整合生產、加工、貿易環節,實現優勢互補,延長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2.與高校合作,產、學、研相結合。將高校的現有農業研究成果傳播到各中介組織中,利用農民經濟組織、行業協會深入到農村進行定期的產業化知識宣講,使農民加深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認識,鼓勵農民積極參加合作社,參與秸稈資源的加工,從而逐漸改變傳統農業運作模式,實行按資分配與按勞分配相結合。讓學校、中介機構、農戶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系統,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
3.完善法律監督機制,構建合理的規章制度。由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農戶與企業之間很難形成穩定的契約關系,而中介機構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也容易產生利己主義,當協議價格與市場價格不一致時,產業化模式很難運行下去,所以政府需要出臺一系列法規、措施,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并就利益聯結機制和分配方式作系統闡述,減少糾紛,從而降低履約成本。
(二)秸稈資源利用方面
1.深化農副產品加工。將秋收剩余的秸稈運入工廠首先進行粗加工形成食品及農副產品,食品主要是加工成酒類,而農副產品進行第二次加工制成飼料。這需要以綏化為中心的產業園區共同作用,做到效率高,同時也達到相應的經濟價值。
2.推廣秸稈發電。進行集中供氣站建設,大面積推廣這種利用方式,定期宣傳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知識,從而漸漸改變農村幾千年沿續下來的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
3.秸稈產業與旅游業共生。可以和當地旅游部門合作,進行農作物秸稈制成品產業化,將秸稈產業融入到具有旅游文化氣息的地區發展之中,舉辦參展以供游客觀賞,在宣傳工藝和傳統文化的同時,強化民眾對于農作物秸稈產業化理念的認識。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結論
秸稈產業化發展之路是促進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代表了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盡管目前并未普及,但該發展路徑對于機械化、集約程度高的黑龍江省而言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政府、企業、中介組織等機構應該尋找參與到其中,從法制、分配方式、合約關系管理等方面推進秸稈儲運體系的高效運行,與農民在互動參與中共享這一模式創新帶來的收益。
[參 考 文 獻]
[1]鄭鳳田.程郁.從農業產業化到農業產業區[J].管理世界,2005(7):70-72
[2]牛若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觀察和評論[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6(3):12-13
[3]鄒蓉.我國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模式及對策分析[J].三農問題,2008(6):47-48
[4]王文,欒明奕.黑龍江省秸稈能源利用發展的問題與幾點建議[J].現代化農業,2016(9):63-64
[5]張彬,張楠,等.黑龍江省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238-239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