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雷蕓
摘 要:普通高等學院教育以培養學術型的人才為主,而高等院校的教育則以培養技術應用型的人才為主,以致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有所欠缺。目前我國高職醫學院校對職業素養的培育不夠重視,課堂教育和考核皆以理論為主,輕視了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對醫療工作的影響。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的培育能提高我國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文章就目前我國高職醫學院校的培育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培育的融合教育進行了探討研究。
關鍵詞:職業素養;醫德;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醫學院校的教育培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學生畢業之后大多數是直接走向醫療的第一線。因此,作為我國醫護人員的重要來源,他們職業素養的培養對我國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形象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高職醫學院校的職業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學以理論為主
高職醫學院校的課程教學,一般是以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主,醫德教育的課程時間很少,而所有的課程教學多在大一進行,大二以專業課程為主、以技能學習為輔;到了大三,多數學院是讓學生實習,致使職業素養的培育不足,學生的職業素養時間不夠,以至于步上工作崗位時,對于醫德的認識也不足。并且許多學院的醫德教育課程,皆是課堂講學,學生以“聽”為主,沒有實踐行動,也沒有在課堂之后加深認識,使“醫德”課程缺乏感染力和引導作用。
2.醫德教育的考核以理論為主
高職醫學院校的職業素養培育,本身教學程度就不足,而學院的課程考核多數是理論考核。單方面以理論成績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認識,忽視了學生平時的道德行為和意識,包括平時技能實訓時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沒有納入成績。這導致學生對醫德的認識建立在理論分數上,而忽視了工作崗位甚至生活時的道德行為規范。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培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多枯燥乏味,并且缺乏針對性,致使學生缺乏興趣,上課不專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喪失意義。因此,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培育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課程中加入醫學職業教育,既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使課程具有針對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并且達成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目的。兩項結合既避免了兩門課程同時開展浪費時間的情況,也促使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的關聯性,在面對高素質崗位要求時能更快適應,具有可行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培育融合的途徑
1.開展學院活動宣傳
在醫學院內開展學院文化活動,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職業素養要求,通過宣傳資料或拉橫幅等方式,全學院內宣傳,促使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之間的關系,兩相結合,形成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引起共鳴,促進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快速建立。
2.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加入醫學職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中加入醫學職業的認識、醫德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就業指導等職業方面的課題,可以樹立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價值觀,有助于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并且兩個課題相結合避免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
3.適當開展課外活動
開展學院文化技能活動,如護士禮節活動、心肺復舒技能操作等活動,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養成。
4.增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院可以通過社區活動等方式,讓學生開展義診活動。比如,口腔愛護、職業病預防治療和艾滋病宣傳等活動。通過義診、宣傳的社會活動形式,加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并且也有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練習。
綜上所述,高職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培育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還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有所幫助,增強了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我國人才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 淼.論醫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整合[J].華章,2014(20).
[2]程子軍.高職醫學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