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新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逐漸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農民進入城鎮、分散化經營模式為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變革提供了基礎和條件,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必須要做好農經管理體系的調查與分析。
[關鍵詞] 新形勢 農村經濟管理 管理體系 創新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06-02
農村經濟管理是我國城鎮經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深入推進,對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縱觀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形勢可以發現,我國的能源危機、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依舊突出,這些都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城鎮化建設是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途徑,是對農村經濟建設進行總體規劃與設計,并且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積極加強調研分析,并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農經管理體系進行創新,促進農村經濟實現快速轉型發展。
1 新形勢下農經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從安徽省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有一半以上鄉鎮撤銷了農經機構,其他的鄉鎮普遍存在農經人員不足、農經崗位虛置等情況,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
1.1 對鄉鎮運行機制認識上存在誤區
隨著鄉鎮機構的不斷改革,逐漸形成了新的鄉鎮機構運行機制,推行鄉鎮機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好農村稅費改革之后鄉鎮政府財政運行困難、機構人員冗余、職能缺位的現象,將鄉鎮機構的以職能為導向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以服務為導向的管理模式。但縱觀當前實際情況發現,有的鄉鎮人員還沒有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依舊停留在計劃經濟思維模式下,強調管理職能,忽視服務智能,這與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強化鄉鎮服務功能的初中是相悖的。
1.2 農經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農村經濟發展轉型必須以依靠農經管理人員,縱觀當前農村地區經濟形勢可以發現,農經管理人員老齡化趨勢明顯。從調研結果中看到,由于傳統管理體制缺陷、農經工作經費不足、培訓不夠等多種原因,各級農經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參差不齊,體現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對農村經濟管理規劃不充分、不長遠,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村規劃理論與管理體系,有的農經管理人員沒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實踐,簡單地從別的農村發展過程中搬抄經驗,因此導致農村經濟管理受到嚴重影響。
1.3 農村經濟管理體制落后
從農村經濟管理體系調研中看到,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例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沒有完全普及現代農業理念,很多農戶的生產理念還比較傳統,對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產生一定的影響;再比如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涉及多個部門,例如農業部門、水利部門等,各個部門之間的銜接機制不夠完善,因此導致各種信息傳遞不暢,不利于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經費短缺現象,管理人員的待遇水平不高,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之后,鄉鎮農經機構的經費來源很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對農村經濟管理產生阻礙。
2 健全新形勢下農經管理體系的方法
撤并鄉鎮、精簡機構、裁減冗員、調整職能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點任務,目的是為了減少多元化農村服務組織,通過提升鄉鎮機構服務水平,對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方便群眾辦事,并且逐漸強化鄉鎮公共服務功能。
2.1 強化鄉鎮機構服務功能
農經管理工作是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內容,在當前形勢下必須要加強引導,鄉鎮黨政一把手必須要加強對農經管理工作的重視,將農經管理工作提到日程上來,以農經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引導農經管理人員思想和意識的轉變。首先要在鄉鎮機構加強對市場經濟理念的宣傳,徹底改變農經管理人員的思維模式,將其從計劃經濟理念中解放出來。其次,要把農經管理工作放到整個農村市場、經濟市場中去謀劃,將工作重點放到“如何通過市場購買社會勞動力,如何通過市場引入第三方為農經工作服務”上,在實際工作中對農經管理人員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和教育,促進農經管理人員以及鄉鎮機構可以真正落實“服務”,弱化鄉鎮機構的管理職能[1]。
2.2 提升農經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在新形勢下農經管理人員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構建一支高素質、復合型農經管理隊伍是當前農經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的重點任務,也是農經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首先,省、市、縣農經管理部門要對農經管理人員開展有針對性地培訓,例如專題講座、只是研討等,幫助農經管理人員分析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對其經營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其次,加強農經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思想教育、實踐引導等模式,幫助農經管理人員形成“三農”服務意識,切實做好三農工作。第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選撥一批素質高、業務強的大學生對農經管理隊伍進行充實,提高農經管理隊伍的綜合能力水平,確保農經管理隊伍人員能夠用新思想、新眼光對農村經濟進行規劃與設計。
2.3 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
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的完善。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要建立順暢的溝通機制,為各級政府之間的溝通提供基礎,各級鄉政府應該要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協調監督管理機制、訴求表達機制以及權益保障機制,并且要對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進行積極有效地解決,確保經濟建設過程中農民的基本權益得到保護,避免一味地進行經濟建設而忽視了農民的基本權益。
加強農經管理過程中的財政支持力度以及資金管理。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鄉鎮機構應該要針對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進行科學立項,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另外,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監督,確保資金的正確使用[2]。
3 總結
農村經濟管理體系肩負著落實黨的“三農”政策的重任,是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很多基層地方的農經管理體系不適應三農”工作發展要求。對此,要積極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的完善,促進鄉鎮機構職能的轉變,落實三農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楊旗.對新形勢下健全農經管理體系的調查與思考[J].前進,2015(10)
[2]張文庭.對完善農經服務體系中幾個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