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強盤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解決好農業科技人才不足,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人才考評考核體系,真正把工作能力強、貢獻突出的農業科技人才選拔出來,予以獎勵,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才積極性,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是促進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破解“三農”難題,實現脫貧攻堅的堅強助力。
[關鍵詞] 盤縣 農業科技 人才隊伍 探討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14-011
1 盤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現狀
到2015年底,盤縣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占農業總人口的0.086%。從職稱結構看,高級職稱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9.40%;中級職稱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4.9%;初級職稱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35.70%。從學歷結構看,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0.68%;專科學歷以上的占總數的92.92%(部分人員是在職函授取得的文憑);中專學歷以上的占總數的6.40%。從年齡結構看,35歲及以下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12.94%;36歲到45歲的占總數的67.72%;46歲以上的占總數的19.34%。
2 存在的問題
盤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少,職稱、年齡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且在基層工作的部分農業科技人才并沒有從事本職,與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需要極不適應。
2.1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發展后勁不足。從全縣現有從事農業科技的人員看,人才總量不足,嚴重影響發展后勁。一是鄉(鎮、街道)的農業科技人員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中心工作上,很少有時間從事本職工作;二是由于機構精簡、編制等問題,近年來農業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招考到農業系統的人員少,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導致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發展后勁不足;三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不穩定,部門間農業科技人才流動過于頻繁,不利于農業項目的開展,農業科技工作的開展,農業科技人才不能靜下心來服務農業。
2.2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一是職稱結構不合理,中級職稱所占比例大,初級職稱偏少。二是高學歷農業科技人才少,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小,不利于農業科技發展。三是專業結構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雖然農學、畜牧、獸醫等的專業人才數量基本合理,但農經、園藝、果菜、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保鮮等方面的人才嚴重不足。既能從事科研,又能從事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缺乏[1]。四是農業科技人才年齡偏大,35歲以下的農業科技人才僅占總數的12.94%。
近些來,在貴州省農委的支持下,從省農科院、貴州大學等邀請了專家學者到盤縣開展農業科技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工作,但還存在經費投入不足,培訓時間短。盤縣大部分農業科技人才是80年末至90年代參加工作的,他們雖然農業工作經驗豐富,但知識老化,知識更新速度已經跟不上發展需要。
3 加快現代農業科技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3.1 加快現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創新體系建設。
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生產發展,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一是建設重點實驗室、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構建滿足盤縣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科技轉化平臺,聚集一批技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在新品種培育、綠色防控、高效栽培和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構建科技服務“三農”的人才體系,引導科技人才資源向產業一線服務,積極選派科技特派員,實施“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行動計劃和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在重點產業培養一支穩定的專家團隊和科技特派員隊伍,形成“創推”一體化的人才體系。三是健全適應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發展要求的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積極開展農技服務。采取購買服務的辦法,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農業科技咨詢服務。四是利用在大數據服務手段,擴展農業科技支服務范圍,提升科技服務項目“三農”水平和效益。
3.2 提高認識,著眼長遠,重視人才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科技的載體、科技創新的關鍵。農業和農村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人才將在農村經濟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加強科技隊伍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加大教育、培養、引進、使用力度,更好地發揮農業科技人才的骨干作用。增加經費投入,創新工作機制,為人才成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3.3 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一是針對農業部門農業科技人才老化嚴重,人事、編制等部門積極出臺有關政策,根據農業系統的專業結構需要,在空編空崗的農業事業單位有計劃的招錄一批農業專業院校畢業生,給農口系統增加新鮮“血液”;二是進一步健全鄉土人才評聘機制,將農村中的“種養大戶”、“土專家”等符合條件農村鄉土人才“吸”上來。
3.4 大力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業務水平。要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農業系統科技人才培訓,加快知識更新;選派有能力、有創新意識的農業科技人才去高等院校學習深造等。
3.5 加大資金投入,創造條件用好人才。把握好國家政策機遇,加強基層農業服務中心建設,配齊所需的儀器設備,改善辦公條件,建設好試驗示范基地和培訓場所,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真正發揮他們的科技指導、信息傳遞、技術示范推廣的作用。
3.6 完善制度措施,進一步調動農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要落實好農業科技人員的政策待遇,制定完善扶持、優惠、激勵農業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在職稱評定指標及職稱結構比例適當向基層傾斜。通過制度創新調動廣大農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基層農業科技人才能從中心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農業科技工作。要堅持重業績、看成果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人才考評考核體系,真正把工作能力強、貢獻突出的農業科技人才選拔出來,予以獎勵,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才積極性,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結束語
加強盤縣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促進農業科技人才體制機制創新,是促進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破解“三農”難題,實現脫貧攻堅的堅強助力。
參考文獻
[1]常建昇.新時期我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5年3月上,第7期總第589期(05):.
作者簡介:吳曉留(1973-),男,高級農藝師,從事脫毒馬鈴薯繁育體系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