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要:“互聯網+”時代開啟了新一輪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由互聯網引發的科技創新成為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來源。本文提出通過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網絡發展環境、建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加快對“互聯網+服務業”人才引進與培養四條路徑,實現“互聯網+”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互聯網+”;服務業轉型升級;“互聯網+服務業”
中圖分類號:F49;F71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互聯網+”成為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1.“互聯網+”催生出服務業新業態
從2012年“互聯網+”概念的首次提出至今,短短五年的時間,為我國產業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雖然“互聯網+”是以一個概念的形式走入公眾視野,但其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開始影響企業的生產方式、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的服務方式。互聯網+產業發展速度之快,真正使“互聯網+”從概念走向實體經濟,未來“互聯網+”帶來的效應將會更大,波及到的產業范圍也會更廣泛。從市場需求角度上看,“互聯網+”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傳統交易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將生產要素進行重新優化整合,在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作用,使產業經濟形態發生演變,尤其是服務業。“互聯網+”通過與服務業的融合再到深度融合,促進服務業的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組織變革、產業資源配置、產業布局等方面,催生出互聯網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融資租賃等服務業新業態,以構建“互聯網+”服務業平臺,實現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
2.“互聯網+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因而從生產的角度來看,“互聯網+”作為一種創新生產要素,面對當前原材料、人力成本價格的不斷上漲,互聯網技術則通過改變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大背景下,互聯網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為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互聯網+服務業”發展空間巨大、發展潛力無限,將成為互聯網經濟最具優勢的增長點。未來服務業的競爭力就體現在,服務業智能化、高端化、個性化、品牌化、國際化等方面。“互聯網+服務業”通過提高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及服務業供給質量,促進服務業產業升級,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擴大服務業規模、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提升服務業效益,帶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互聯網+”通過創新、技術、人力資本促進服務業向集約型、質量效益型、綠色低碳型轉變,有助于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互聯網+”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1.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服務業走向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互聯網作為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的媒介,面對產品的更新換代需要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互聯網+”搭建安全、開放、共享的網絡交易平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互聯網+”服務業業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積極推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應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到基礎數字技術、寬帶技術、軟件技術、IP技術等,需要及時完善、維護和更新,達到網絡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推進網絡光纖的普及和推廣工作,真正實現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2.營造良好的網絡發展環境
互聯網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對網絡、信息、數據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因而“互聯網+服務業”發展需要良好的網絡環境作為基礎和支撐。一方面,建立法律監管環境,維護網絡安全,加大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和對網絡信息安全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由“互聯網+”催生出服務業新業態,如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等相關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并加大對網絡詐騙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另一方面,做好技術支持工作,如互聯網金融通過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等手段辦理投融資理財相關業務,用戶通過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查詢和檢索,對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鏈接進行阻截,啟動防火墻功能以防黑客攻擊,解決用戶網絡支付安全問題,保障終端用戶的權益不受到侵害。
3.建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
“互聯網+”時代,平臺經濟成為產業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互聯網平臺企業就是通過打造社交、購物、搜索等平臺,引領“互聯網+服務業”以實現服務業轉型升級。企業是服務業轉型升級的主體,企業對信息技術掌握直接影響服務業轉型升級進程和效果。同時,互聯網平臺企業為分享經濟提供載體,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現供需平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帕累托最優。隨著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其中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美團網等都是發展較成功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可以將他們的成功經驗進行復制和推廣。互聯網業務平臺的開放性能夠吸引眾多服務業企業加盟,尤其一些大中型企業,通過整合全球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從而壯大經營和發展規模。
4.加快對“互聯網+服務業”人才引進與培養
信息技術是互聯網發展的靈魂,人才則是“互聯網+服務業”實現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證,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既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也需要精通金融、保險、外語、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注重對國外互聯網核心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對國內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通過設置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互聯網+服務業”發展所需人才的培育體系,通過開展校企合作,搭建人才輸送平臺,以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為服務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同時,要加強對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互聯網+服務業”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曾世宏,高亞林.互聯網技術創新驅動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機理、路徑與對策[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23-127.
[2]梁達.“互聯網+”: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J].宏觀經濟管理,2015(11):19-21.
[3]畢明,袁一萍.“互聯網+”服務業發展問題研究[J].市場論壇,2016(9):74-77.
作者簡介:王 波(1985-),女,內蒙古牙克石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國民經濟、消費經濟、產業經濟發展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以消費結構升級助推遼寧經濟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16BJL011);2016年遼寧省委黨校校級青年項目《“十三五”期間促進遼寧服務業轉型升級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