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麗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不斷的深入,企業在具體的經營活動中面臨著的風險和情況正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具有先進理念的企業現代管理制度逐步進入中國并且被企業所熟知和認可。總體來講,企業的現代管理制度旨在通過現金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效果,以更小的成本達到企業經營的目標。但是,當下我國的企業在運用企業現代管理制度的時候存在著不小的問題。我們在具體分析現代管理制度的基本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對當下企業運用現代管理制度進行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了剖析,最后給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建議,以期在企業提升內部控制的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現代企業治理;內部控制;策略探討
一、引言
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這是對外的目標,這個企業目標的實現必須基于良好的內部運營環境,即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執行效果,只有在良好的內部控制之下,企業的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企業進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具體來講,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僅僅是企業內部風險的把控和預判,更加是企業內部各項資源的配置,這種資源的配置是否科學和合理,直接關系到整個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效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和核心部分。因此,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控制能力的提升的研究迫在眉睫,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將會是研究的方向和重點,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二、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構成要素
(一)環境作用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關系到企業內部外部環境的重要環節,是面臨著內部外部各種環境要素的制約和影響的環節。從本質上講,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是人本身的活動,人的活動就會在企業內外部環境之間產生較為復雜的聯系,正是這樣的聯系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將會發揮著環境控制的作用,通過對環境的影響和控制,來達到內部管理的目的。
(二)風險評估
上文已經提到,企業的內部控制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對風險的預判和控制,這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目的。本質上講,任何企業的任何經營活動都會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唯一的區別在于不同行業、不同階段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側重的環節不一樣。正是這樣的風險,使得企業面臨著成長、擴張甚至是破產的風險。因此,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需要加強各個環節的風險控制。
(三)經營控制
企業的風險依附于各項經營活動,只有對經營活動進行良好的控制,才能做好風險控制。
(四)信息交流
企業的管理工作實質上是一個溝通協調的工作,對于內部控制管理也是如此。與環境的各種交互也是信息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只有做好了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才能做好內部控制。
(五)執行監督
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也是一個執行監督的過程,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合規性和合理性的監督,從源頭規避風險。
三、 當前我國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環境不足
從實踐的過程中總結來看,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主要包含基本治理結構、各項制度等內部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競爭策略、產品策略等外部環境。從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現狀來看,企業所面臨的內部控制環境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體現在治理結構不完善、制度缺失等方面。企業在進行現代企業管理治理貫徹和執行的時候,首要的是進行相關的治理結構和治理制度的設計,這里需要考量的是企業所處的行業和所處的發展階段。當下我國企業的治理結構和治理制度普遍存在著流于形式的現象,沒有深入到行業或者企業本身的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因此,即使企業進行切實的執行,也會導致相關的執行效果達不到預期,相關的制度體系沒有針對性和約束力。
(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環節就是進行風險控制,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相關的風險預判體系建設以及相關的執行。但是對于當下我國的多數企業來說,追求利潤是其經營的唯一目標,也就在具體的經營過程中忽視了相應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規避的內部控制步驟,使得自身的經營活動曝露在風險之下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穩健和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
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是一個獨立的控制和管理方式,而是和企業治理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管理活動,甚至可以說,企業的內部控制是鑲嵌在企業治理之中的管理,正是因為這一點,企業的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其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總體來看,我國當下的企業中,盡管都在盡量的導入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但是仍然存在著不足,主要體現在權利的制衡機制建設方面。從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出發,相適應的應該是權責明確的職業經理人體制,即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但是面對經理人和所有人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就會出現一些諸如權責不清晰的問題,影響企業治理結構的優化以及治理效果。因此,在這種情況的企業內部控制就會大打折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探討
(一)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上文提到,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是其進行內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動力,只有建立在良好和完善的內外部環境之上的內部控制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企業需要進行內部外部環境的完善和優化。具體來講,對于內部環境來說,企業要梳理當下已經建立的各項管理制度,進行精簡和篩選,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達到制度設計層面的科學合理性,實踐層面的可執行性。對于外部環境來講,企業應該重點梳理所面臨的競爭環境、行業環境以及宏觀經濟環境,根據這些外部環境才能“因時制宜”,更好的反作用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
(二)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進行風險的識別和控制,甚至是達到預判的效果,以期能夠在風險發生之前將風險規避,降低或者避免企業的風險損失。因此,企業要想實現這一內部控制的目標,就得做好風險控制的意識轉變,以及相關的制度和流程設計。企業要積極的適應當下的風險識別意識,將這種意識深入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風險判斷和識別。同時,企業還要不斷的學習和完善,使得自身的風險識別體系和方法不斷的升級和完善,提升風險的識別能力。
(三)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對于企業來講,不管是貫徹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還是提升內部控制能力的要求,都必須要不斷的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具體來講,企業應該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做好經理人和所有人之間的權責劃分,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在此基礎上,企業要尋求經理人和所有人之間的共同利益,建立和完善二者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企業發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避免產生二者的利益不一致導致的分歧。
五、 結語
當下企業在面臨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對其內部控制制度和控制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其內部控制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企業需要在當下著力提升內部控制能力,做好風險控制,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從實踐來看,企業都較為接受現代企業管理,并且在具體的企業運營中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和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在這樣的良好的趨勢下,企業對于內部控制和風險把控方面的能力將會越來越好,為企業在應對變化、應對風險、提升效率、提升效益等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也希望企業能夠在我們的研究促進下,能夠在內部控制方面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婷凱.淺議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7(10).
[2]王天月.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商業經濟,2017(03).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核工業華南建設工程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