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澤宜
摘要: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重要關系方,在平臺、技術、資源、培訓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業是一個復雜多變,具有一定風險的過程,且對創業者(團隊)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現如今,高校提供的創業培訓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對項目落地資源的提供也較為有限,構建一個從培養到落地、孵化的創業支持系統,不僅有助于提高創業成功率,也能夠營造出前后相繼、回報反哺的創業生態。
關鍵詞:創業;創業支持體系;創業生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在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響應國家號召,將創業作為畢業后的第一選擇,還有一些在大學期間就有了創業的嘗試。高校作為大學生創業的重要關系方,在平臺、技術、資源、培訓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創業是一個復雜多變,具有一定風險的過程,且對創業者(團隊)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現如今,高校提供的創業培訓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對項目落地資源的提供也較為有限,構建一個從培養到落地、孵化的創業支持系統,不僅有助于提高創業成功率,也能夠營造出前后相繼、回報反哺的創業生態。
一、創業者的需求與問題
高校是創業大學生的重要助力,對“創客”的培訓應當覆蓋創業所需的多種專業知識,如人力、合同、產權、金融、生產、銷售等方面,使被培訓者在學習結束時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單獨的咨詢點,提供長期的咨詢服務,為初創企業保駕護航。在課程設計上,應包含充分的實踐,在邀請嘉賓進行宣講和分享之外,可通過校企合作,輸送創業者進入企業短期實踐學習,獲得第一手直接的經驗與知識。
良好的決策力是一個出色的創業者的必備品質,也為初創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提供著最初的基石,直接影響到初創企業未來的存活概率。思維、決策能力的培養是創業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但是思維的訓練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僅針對大三、大四的培訓課程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造成許多創業者“想當然”、“白日夢”,與現實脫節,導致失敗。因此,從大學生進入高校開始,就應在職業規劃課程中加入對創新、創業的介紹,并開列書單供有興趣的同學閱讀。高校還應及時、盡早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幫助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大學生創業者的心理因素也是影響創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高?,F有的創業培訓系統尚未將創客的心理建設與能力培養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創業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陷阱、金融問題、交往關系等都會對身處其中的創業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化解壓力,如何自我調適,問題嚴重化后如何尋求幫助……這些平日以為相對簡單的問題,很可能在多種條件的綜合作用下成為無解的難題,使心理問題成為創業過程中難以逾越的高山。心理問題之外,創業者還面臨著能否堅持“信念”、不忘“初心”等問題的考驗,相對于簡單的校園環境,走入社會的創業者有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更容易迷失其中。而作為還在發展期的初創企業,“信念”是凝聚團隊,團結奮斗的一劑良藥,若是團隊喪失了堅定的信念,企業的發展就要打上一個問號。
二、創業支持系統的構建與完善
高校的創業支持系統構建應綜合考慮創業環節、時間歷程和創業者成長三方面,力爭從創立企業到發展成熟,從個人能力到團隊協作都能夠有所覆蓋,營造出良好的“創業生態”,培育出能創新、有創意、會創業、善創造的“四創”人才。
首先是在學校系統內對創業者的培養,如上文所述,大學生創業者雖然具備許多優勢,享有許多有利政策,但仍然面臨很多復雜難解的現實問題?!胺e沙成塔”,創業者的培養應在進入大學之初就融入職業規劃教育,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創業,最初就樹立起對創業的正確認識,并能夠方便地獲得學校老師的指導和培訓。高校還應建立起系統的創業者培訓課程體系,設置必修、選修的課程區別,為在特定行業有發展需求的學生提實際、專業、“接地氣”的知識。
高校中學科相對較多的可以開展學校內部的跨學科創業合作,使得創業者在選擇團隊成員的時候能夠找到更多的專業人才,如財會、法律、設計、銷售等,為團隊帶來更清晰的職責規劃,省略從頭學習的過程,加快團隊的成長速度。在創業團隊開始接觸社會、市場之前,根據創業者的目標方向,通過校企合作為創業者提供一些中短期實習,幫助創客們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增加實踐經驗。
大學生創業者會畢業,會走出學校,這之后的企業發展并非就完全脫離了高校的扶助范疇,高校應將這一段時期作為營造創業生態的重要環節,通過技術支持、知識顧問、牽引資源等方式與初創企業建立聯系,初創企業則可以定期進行經驗、知識的分享、宣講并提供高校所需實習、就業崗位,形成相輔相成的環形互補結構。高校還可綜合分析學校所長,重點扶持一些品牌初創企業,在行業中積累資源和經驗,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質化“高新園區”,走出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特別要提出的是,在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當著力提升項目的落地能力。由于人員、目標方向、商業模式,特別是資金的限制,在創業者學習的過程中,高校對創業大學生的培訓較少涉及真正的“實戰”,更多的是小組商戰模擬,這可能造成創業者的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團隊運營能力低,無法打開局面,企業“下水”后無法適應社會節奏,迅速失敗,甚至判斷失誤、上當受騙。實習作為一種必要的接觸社會的手段仍有一定的限制,完成派給的任務和作為決策者進行決策具不論是心態還是需要納入考慮范圍的因素都非常不同,有條件的高??梢越摌I基金用于開展課程設計、商業競賽或初創企業的小額試水。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業需要高校的許多支持,完整的創業支持體系設計能夠提前解決許多問題,有效提高初創企業的成熟速度和創業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