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現階段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學風較差問題,以某高職院校4個財務班為例進行數據收集,利用層次分析法構造出相應的評估模型,并進行相應的計算。研究表明該方法對于校園紀律管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有助于提高校園紀律管理水平,改善學風問題。
關鍵詞:高職校風管理;層次分析法;校園評估模型
一、引言
自1985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在此決定中明確規定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該“決定”頒布以后,全國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職業大學,高職教育開始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高職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這很多的挑戰,在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頒布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速度之快,但是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問題和其數量卻不成正比。目前高等職業學習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在校學生的學風較差,有時成群結隊的學生曠課在寢室打游戲,白白荒廢了三年的學習生涯。對于學生們經常遲到,曠課,早退等問題背后的研究探討已經引起了跟多人的關注。比如毛銘華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進行了定性以及定量的分析[1]。黃志堅則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高職學生工作進行評估[2]。本文從實際教學中的實際出發,采用層次分析法來對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的難題——紀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得出影響校園紀律的較為重要的因素,從而有的放矢,更好的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二、層次模型的建立
層次分析法[3](簡稱AHP)是匹茲堡大學教授、運籌學家薩蒂在20世紀70年代時基于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時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將一個復雜的決策問題按照決策目標,各個中間子層目標,直至最終的備選方案層的順序依次建立各個分層結構,根據求得的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方法,依次求出下面一層對上面一層某元素的權重影響,從而最終得出每一個備選方案對最終目標的最終權重影響。層次分析法的構造步驟如下: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根據所研究問題的復雜復雜程度,明確待研究問題的所包含的元素以及各元素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等,建立相應的遞階層次結構,具體的結構包括:決策層、準則層以及備選方案層。如下圖一所示:
2.構造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
同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元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采用兩兩比較的方法,得出判斷矩陣,設同一層的各元素之間分別表示為,的各個賦值可見如下表一所示:
3.針對某一個標準,計算各個備選方案的權重。
采用幾何平均法來求得對應的權重。首先將判斷矩陣A中各行的各個元素進行相乘,形成一個n*1的矩陣B;將矩陣B中每一個元素進行開n次方得到矩陣C;對矩陣C采取歸一化操作后得到矩陣D;最終D即為所求的權重向量。
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校園紀律管理模型
1.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的校園紀律相關因素的結構圖。
可以看到在整個校園紀律評估體系中,可以將整個的評價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班主任管理、授課教師的管理、學生會考勤以及學生自主行為
2.構造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
此次收集的數據是某高職院校工商管理系15級學生中的財務4各班級平時上課的出勤數據。通過請教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以及參考教學領域的相關專家的經驗來說,可以得到關于四個評價內容的判斷矩陣。
通過計算,求出該矩陣的一致性指標=0.0806<0.1,所以該排序具有比較滿意的一致性的。
此次數據集采集的是15級財務4個班從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底的出勤率統計。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每個班的班主任對其班級的關注程度以及四個班級授課教師的管理要求。故可得到上述四個指標的4個判斷矩陣.在此以班主任管理指標為例,得到的判斷矩陣如下所示:
通過該矩陣可以知道在這四個財務班級中,財務2班的班主任與財務4班的班主任對班級平時的關注較多,這可以從平時早晨班級的查班情況以及對班級事務的處理及時性上表現出來。通過計算,可以求出該矩陣的一致性指標=0.0397<0.1,所以該矩陣的排序具有比較滿意的一致性。詳細的各個判斷矩陣的數值以及相應的一致性值參見下
3.結果展示。
根據上述的層次模型結構圖以及相應的判斷矩陣。可以計算出在此次的4各備選方案中所占的權重分別是,如下表3所示:
該計算結果表明,對于該高職院校工商管理系4個財務班級的紀律評估中,四個備選方案的次序分別為財務2班,財務1班,財務4班,財務3班。
財務2班之所以最具優勢,通過相關了解發現,主要是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該班班主任對班級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3個班級,同樣的,在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之下,學生們的自覺性越來越高,從而整個班級的紀律呈現出較好的狀態。
層次分析法是通過建立層次模型,將復雜問題中的多個指標進行量化,克服了人為因素的主觀判斷,使得校園紀律的評價具有科學判斷性。該方法以圖表的方式向人們直觀的展示相應的結果。易于操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毛銘樺. 層次分析法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J]. 統計與管.理,2015,(08):38-39.
[2]黃志堅. 層次分析法在高職學生工作評估中的應用[J].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87-90.
[3]運籌學教材編寫組,運籌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7,P200-280.
作者簡介:李昌群(1987-),女,安徽,碩士,助教,單位為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為:因果學習。
課題基金: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院級課題《基于統計學習的校園班級管理》(編號:20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