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儀萱++邱智雯++萬澤亞
摘要:以江西警察學院為例進行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訪談法、比較法,尋求學生“選而不修”背后的原因,并從明確新形勢下公安院校的培養目標及學警的特殊需求、學校、老師,學生四個方面提出公安高等院校深化公共選修課程體系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課程設置
一、關于江西警察學院學生對待公共選修課現狀調查綜述
本次課題調查以15級公安專業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專業分布包括偵查學、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經濟犯罪偵查。問卷共發放150份,總共收回149份,其中有效問卷133份,有效回收率89.26%。另外,以口頭的方式對其中5名學員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訪談,以收集更為客觀的事實佐證。
通過調查分析,學生的選修課“一高一低”是目前最突出的現狀。“一高”指的是出勤率高。問卷中從不缺席者占40%,缺席1-2次者占43%,而缺席5次以上的僅占7%,由此可見學員選修課出勤率比較高,這歸咎于課堂點名機制。“一低”指的是課堂效率低。34%的學員上選修課時玩手機、聽音樂、聊天 、睡覺,28%的學員選擇看課外書或者做自己的作業,認真聽課并做筆記的占22%,課堂效率低是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
學員出勤率高達83%,但上課認真聽講者約占五分之一。這強烈反應出勤率只是“假想樂觀”,公共選修課的學習出現疲軟滯脹現象,“選而不學”“出勤不出力”情況嚴重。公選課走向畸化發展方向:課堂資源浪費,學生虛度課堂時光,老師疲于授課,這已然違背創始者本意。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員對學院開設的選修課程總體評價十分滿意、滿意分別占13%、33%,一般、不滿意的合占54%。而造成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老師講課死板提不起興趣,還有17%學員認為上選修課簡直是浪費時間。訪談中也有學員反應:有些老師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純理論教學實在枯燥,部分老師的授課態度需端正,上課過于散漫,全程放視頻未免過分草率。誠然,學院公選課管理機制亟需規整。絕大數課程以小論文的形式結課考試,只要出勤率高分數都不會低,正因如此,滋長了學員“混學分”的心理。教學方式呆板,結課考試流于形式,老師教學評估管理程序和學生課堂紀律規制亟需完善。
二、學生對公選課“選而不修”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選課難
選課難一方面體現在選課期間服務器常常呈崩潰狀態,進不了教務系統,幾經周折仍刷不出選課頁面,同學們的耐心一點點瓦解殆盡,最終放之任之,選擇自己并不中意的課程。另一方面是學院公共選修課程類別較為單一,優質課程缺乏。我院通識選修課公共選修課共30種,主要有書法、英語文學欣賞、影視鑒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器樂作品賞析、現代社交禮儀等三十種,多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其他關于藝術與體育類、計算機技術、自然科學、外語學習等廣泛的領域沒有涉及,不能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思想認識不足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否從公共選修課中汲取專業課程之外的知識,關鍵在于學生的學習態度。部分同學對自身知識結構定位單一,將成才目標僅限于通過公務員考試上,學習目的傾于功利性,在繁重的學業任務和高壓式警務化管理下易將公選課當作“娛樂課”、“減壓課”,加之校方也不夠重視,最終導致“選而不學”之風愈演愈烈。就老師而言,教師在學生培養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課程傳授方式、課堂氛圍和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老師囿于行政工作、科研項目、必修課教學等,忽略校方較弱關注的公共選修課,對于公選課內容的教學常常“照本宣科”,如此一來便給予學生們消極的心理暗示,更加弱化了選修課的地位。
(三)課程管理機制不完善
對專業課程的監督管理是學院的工作重心,按期進行教學評估、學生反饋調查,督導員巡查考試現場。但鑒于公共選修課種類跨度大,學科性質不同,考試難以集中組織,結課考試形式都由任課老師決定。學生在訪談中表示:大部分老師都無視課堂紀律或者已經“習慣”學生不聽課,幾乎所有老師都以上交小論文為期末考試內容,且只要出勤率高結課成績都不低。正因如此,更是滋長了學生“混學分”的心理。綜上,公選課的教學評估和考核缺乏校方規范管理,亟需相關管理規制的完善。
三、對待公共選修課“選而不修”態度的解決方法及對策
當下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警察的職業意識,警察的職業道德與素養,具有與警察崗位相適應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技術技能。同時公安高校也要以公安特色教育作為公安高校持續發展的基石,一方面是法律課程和公安業務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則是人文和科學技術選修課程的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學警們的需求有備考公務員相關課程的指導,如申論,行測的學習;也有對藝術與體育,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的向往與追求,我們應立足于公安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學警需求來完善公共選修課的設置,讓學生愛學,讓老師樂教。
(一)加強選修課建設與管理,優化課程結構
公共選修課是公安院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應用型公安人才和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學校更應重視加強選修課建設與管理,完善課程結構,人文科學技術模塊和專業知識拓展模塊都應有所涉及,比如世界警察、警察心理學、國際犯罪、中國古代建筑史、排球、茶道等。
(二)引進moocs教學模式
對Moocs 課程進行篩選,不同課程學院相應進行購買和自建。對文史哲類的公選課進行事先了解,對政治不正確的內容予以刪減。對自建課程涉密性進行評估并進行相應保密。(三)教師可采取的措施
1.加強科學選課指導
對于剛褪去中學生身份的大一新生來說,公共選修課完全是一個全新概念。進入大學,當學生還沒有適應自主學習這一新狀態,公共選修課橫空出世,其概念、內涵、意義全然無知。調查中51%的學員對公選課的選擇僅僅是“望文生義”,通過學校教務處宣傳了解課程內容的只占12%。就學校而言,其自身在選課指導方面的確沒有做到位,沒有安排公選課輔導,也沒有分發公選課指南,選課系統中只有授課老師的姓名、學分、學時、上課地點等,課程信息比較模糊。警務化管理體制下學生自由度較小,供自己支配時間不多。應在選課前對課程內容和教學團隊進行簡要介紹,學生的導師也可提出相應指導建議。清楚每學年需要學習的課程以及大學四年里的學習任務,對課程目的、內容、重點、難點等相關信息介紹,以及讓學生了解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
2.嚴格課程考核
教師要重視對選修課的考核和加大選修課學習的獎懲力度,采用教考分離方式。指導員可將選修課學分績點成績與學生評優評先掛鉤,教務處對重修次數也要予以限制,重修仍未通過者,不可再修。
3.提高選修課質量
教師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并且注重按需設課,優化教學內容。除了在課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外,還應重視學生課堂的反饋,如果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則應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通過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學生進行案例講評分析、PPT演講等方式發揚學生個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愛學,主動投入到選修課程的學習中去。
(四)學生應付出的努力
1.提高認識,態度認真
學生應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上課認真聽講,積極配合老師課堂教學,不應付了事。公安院校開展公共選修旨在拓寬知識面、促使學生興趣發展,從而提高預備警官的綜合素質,使其在與犯罪分子博弈中勝出。通過問卷發現:僅7%的學員以上課不點名作為首要選課首要因素。側面反映出學員較關注考試是否容易通過,而對老師授課的質量關注力為16%,但也有42%的學員表示更為關注課程內容,綜上可見學員主觀上具有一定積極性,并希望通過課程教學能有所收獲。
2.眼光放遠,不急功近利
大學生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不局限于期末考試,公務員考試等短期目標,應從自身全面發展需要出發,多學習自己涉足較少的學科領域,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公安院校選修課體系建設完善是公安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研究這項課題有著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針對江西警察學院公共選修課的實施現狀,分析了選修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方法和對策,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為江西警察學院以及各大公安院校選修課改革提供數據支持和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對待公共選修課態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高等理科教育》2014(2)
[2]徐青青 大學公共選修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世紀橋》 2010(21)
[3]張海龍 肖月 周子明 對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質量的思考 《長春工業學院導報》(高教研究版)2006.12
[4]耿彩芳 朱宜賓 高校公共選修課現狀分析及改革探索《中國成人教育》2009(1)
[5]高秀榮 大學選修課現狀之思考《教育論壇》2008.11
[6]王伊麗 孫曉梅 基礎課教學與人文精神培育 《武警學院學報》2004.20(3):88-91
[7]彭云飛 鄧勤 彭易 中國區域高等教育滯脹研究 《教育與經濟》2013(2):62-68
[8]李海芬 戚業國 課程設計:高校公共選修課建設的關鍵 《教育發展研究》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