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小學九年義務教育的大背景和環境下,小學語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語文學科的詞語教學被提上改革的日程。然而,現階段語文詞匯教學變得越來越難,一些問題和缺陷也顯露出來,從而導致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學習效率產生延緩的效果。綜上所述,本篇文章為了提高語文教育行業的發展速度,實現詞語教學的飛速突破,拓展教學思維、陶冶語言詞匯的情操,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困境進行突破,實現語文詞匯學習“質”的飛躍。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匯教學;困境;突破
【中圖分類號】G624.4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為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夯實了穩固的基礎。與此同時,學生對于詞匯的儲備和利用也是在此階段進行升華和提高。小學生詞匯量的擴大也將輔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的表達能力、詞匯的匯集能力、句義的表達能力都是檢驗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基礎標準。但是,隨著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的多元化,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核心和基礎,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也成為語文學科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師如果能有效地進行詞語教學,就能夠促進學生對詞語的掌握與理解,從而輔助學生更好地對語文詞語進行學習和理解。
一、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困境
(一)架空文本,目標不明
現階段,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弊端諸多,例如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教師資源的匱乏、詞匯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文章主體詞匯應用范圍狹隘,等等。除此之外,身為語文學科的教育者對語文詞匯教學的方式也存在誤區,對于所學詞匯利用次數的稀缺,沒依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教學宗旨,無法全面引導學生去體會所學詞匯的具體含義,從未無法生動形象地體現詞語所蘊含深刻的感情色彩。按照老式的教學方法,從讀音、字義、字形這幾方面著手,將所學詞語凌駕在原始文本之外,導致小學生無法對所學詞語進行自我消化。
(二)浮于表面,缺乏內涵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語文教師為了節約語文授課的時間,減少課堂傳授內容的壓力,以詞語學習在作文、閱讀指導的背景下進行學習為借口、忽略詞語部分的學習,對課本的理解只是簡單依附在文章的表面,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更談不上詞匯的全面運用。除此之外,流于常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導致學生對詞語的學習存在著誤導,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詞不達意”的現象也是頻頻出現在小學語文的作文中。
(三)呆板識記,學用分離
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的學習和利用無時無刻不存在于人們的交際交往中,語言詞匯的“學以利用”就體現在人們的日常交涉中。對于詞語的學習而言,不同環境的人們表述時所利用的詞匯也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知語言在表達上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語文詞匯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將詞語教學的內容和實際的語用環境合二為一,機械教學、識記死板、學用分離、運用單一,甚至一些教師將認識詞語部分交由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在課堂中不再對一些詞語進行講解,使得詞語的講解與課文中的具體語境脫節,那么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詞語,更不能掌握詞語、運用詞語。
(四)方法單一,缺失引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概念貫穿在諸多的教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單一、教學策略的簡易、引導方式的偏移,等等。語文詞語教學課堂上,教學氣氛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對于小學生而言極為重要。詞匯學習的自由探討和理解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保證詞語理解的準確性,實現語文詞語教學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突破
(一)明確目標,展現學習過程
小學生的學習呈不穩定趨勢,每個同學的學習方式、學習風格、學習態度都在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風格。在小學階段,語文詞語教學主要以詞語的認識、記憶、積累、鞏固、運用為主。通過豐富詞語教學形式、樹立獨特的教學風格來提升學生對詞語識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小學生學齡的增長、學習經驗的沉積,語言以一種語言符號的形式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提升詞語的運用能力,拓寬其交際范圍、增強其交際能力,深刻表達出詞語的內涵和意義。
《埃及金字塔》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課文中一篇介紹埃及金字塔的文章,該篇文章中出現的詞語有巍峨、龐大、精巧。這三個詞語所表達的含義都是關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特點,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具有挑戰性。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將詞語設置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下,聯系實際的生活狀況,將生活中高大的建筑物也用此類詞語概括,從而將詞語的含義表達得更加明確、運用更加自如,更易理解。
(二)立足課文,挖掘詞語的表達意義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不能夠單純地將詞語以個體的形式進行講解,單獨對詞語進行闡述和解釋,不僅忽略詞語在原文中本來的含義,也脫離課本,使學生呈現盲目的學習狀態,無法理解詞語所表達的意義。因此,為了突破這一困境,語文教師就需要端正對語文詞語教學的態度,以立足課文基礎為首要宗旨,通過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實現對詞語的概述和表達。
《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中的一篇文章,文中的“春光”一詞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以“春”字為主,讓同學展開聯想。同學們就會想到“春天”“春季”等,教師以此進行二次闡述,以“光”為主,結合對“春”字的理解,推列出“春光”一詞的具體含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春光”一詞置于文中,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詞語,教師卻能引領學生,以一詞而牽全文,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初春之時,萬物生機盎然、勃勃生機的景象。
(三)創設語境,活學活用
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詞語所適用的各類語境是極為重要的,語境為詞語的學習提供客觀環境和感情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詞語的學習最終以在實際交往中的運用為根本,在適宜的語境中解答各個詞語的含義,在語境教學中提高小學生詞語的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具體的文本語境和語言環境來引導學生對其他詞語的進一步理解。
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的課文《大江保衛戰》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表現“保衛”這個詞,以同學生活中的經歷著手,通過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渠道來闡述“保衛”一詞常出現的語言環境,以“戰爭”一詞為襯托出本篇文章需要保衛的對象,使同學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保衛”這個字的具體含義。以這樣的詞語教學讓小學生能在具體的文本語境中對這個難以理解的虛詞有一個文本的內容解讀,這比單純的告知詞語概念要好很多。此外,課本內容的詞語解讀不足以讓學生們充分理解的話,可以聯系生活化、日常化的情境來解釋詞語,讓學生們充分理解詞義,設身處地地理解詞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情景,并且能夠充分地運用于生活之中。
(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循循善誘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隨著科學技術及現代化教學用具的優化得到不斷升級。在實際語文教學中,通過多元化、全方位、寬領域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詞語的教學內容與多樣化的教學用具合二為一,更好、更快、更準確地幫助學生識記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詞語。與此同時,小學生的性格多以樂說好動為主,樂于表演,樂于表現自我,表達個人看法,感官性極強。因此,在此基礎上,每一位教師就應當及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并且讓學生揣摩那些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詞語。
五年級小學課本《海倫·凱勒》中出現的“失明”一詞,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向同學提出關于“失明”一詞的理解,并要求學生依照自己在生活中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失明”一詞在自己心目中的理解,對某位教師在執教時,先用動作對學生做出了“閉眼”這個動作,讓同學們閉眼體會失明的感覺,通過展示詞語“形象”而取代繁雜冗長的文字概念,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通過感官來認識詞語,這樣的詞語教學是生動、活潑、高效的,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開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改革是迫在眉睫。語文教師具體詞語教學目標的明確,語言詞匯學習過程各個步驟和環境的立體展現,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教學用具,循循善誘,創設引人注意的語境,活學活用,以課文環境為基礎,立足于文章主體,挖掘詞語更深層的表達意義,促進學生語文詞語的學習,推動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呂世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 2 ]江和平.詞語教學的“簡”與“豐”——詞語教學案例評析[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6(11).
作者簡介:呂娟,女,1989年生,江蘇常州人,中小學二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