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倩
摘要: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種教育理念,是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的教育追求,高中政治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必然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內涵。
關鍵詞: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高中政治作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在高中教學中居于主要地位,對其他教學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具有導向作用,政治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而且是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世界觀的重塑,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治教學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教學場地。素質教育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特征,并且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發展為主要特點的教育。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對素質教育的深入理解,簡要論述如何在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內涵。
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高中政治教師要關注全部學生的發展,這主要是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不再只關注個別學生的發展,而是以所有的學生為教育對象,旨在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符合教育機會平等和教育民主的價值觀,是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師該如何在政治教學中實現這一教育理念呢?
(一)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以往應試教育下,教師只關注個別學生的發展,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有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忽視其余學生,導致學生的發展是個別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設計多樣的教學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使每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機會。例如:在學習我國經濟制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基礎的公有制經濟和國有經濟、個別所有制經濟、集體經濟的區分為切入點,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空間,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面臨一定的困惑,并經過引導和思考自主獲得提高,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二)教師要對每個學生形成期望,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很多教師發現,教師對學生傳遞出一定的期望值,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期望方向發展,甚至會超出教師的期望范圍,獲得更高的發展水平。以前,政治教師多是只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出期望,對其他學生的期望比較低,甚至對一些后進生直接放棄關注,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主動性減弱,逐漸發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發展的,并且學生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規律也告訴我們,要對每個學生都有信心,相信學生的發展潛力是無限的、可開拓的。因此,教師要積極向每個學生提出一定的期望和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政治學習更需要這方面的助力,促進全體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不僅要使所有的學生獲得發展,而且要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全面發展就是要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因此,政治教學在教學的時候要堅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設計,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法和教學手段來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高度發展。
(一)堅持知識教學和智力發展的統一
政治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要實現知識教學和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統一,傳統教育中出現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就是忽視學生的智力教育,不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一味偏重知識教學,以為知識的增長就是完整的教育,實際上是片面的教育,忽視了學生作為完整人的發展需求。因此,政治教師要在知識教學中,整合教學因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為全面發展打下基礎。例如,教師要在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記憶和背誦知識,而要引導學習學會獨立分析知識的結構,運用邏輯和抽象思維來辯證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各個哲學原理之間的關系和邏輯順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獲得發展,在知識的傳授中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堅持知識教學和情感價值觀的統一
高中政治教學無法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學生作為有獨立思想和選擇需求的個體,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會產生自身的看法和理解,知識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獨立的體驗和觀點,教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關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熏陶、積極情感的確立。因此,政治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教學中的內在因素,凸顯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獲得情感的教育,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形成完善的人格,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推動作用。例如:在學習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一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使學生把基本的公民義務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追求,建立積極的價值觀,使學生內心對社會道德追求產生認同,內心產生崇高的道德感和自我約束與規范感,塑造學生的人格。
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不僅關注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而且是允許和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并且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基本特征,因為素質教育并不追求均衡教育和發展,而是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性和不均衡性,使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傾向得到基本的尊重,使學生具備和享有發展的權利和自由。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貫徹落實基本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獲得個體的獨特發展。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中接觸較多的成年人,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的重要地位要求其善于觀察學生,高中階段學生雖然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和需求,但是還不夠自覺和規范,因此要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善于觀察學生,發現每個學生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長善救失,獲得自身的發展優勢,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政治教師要多組織學習活動和互動環節,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善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動作以及情緒和心理變化,必要時做好教學記錄和觀察筆記。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善于運用發散思維,想象力較發達,教師就可以在討論中使其充分發揮自身長處,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但是有的學生聚合思維比較好,教師就要在理論教學中讓學生多表現,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育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做到教育公平的同時,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享有自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