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瓊
摘要:文章寫作的根本在于情感,情到深處文自高。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帶著情感去觀察社會,關注時代,積累生活,體味情感,學會閱讀,學會欣賞,激活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提供實踐,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努力激發和培養學生情感,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寫作;情感;閱讀;積累
文章不是寫作理論的產物,更不是寫作技巧的堆砌,寫作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對社會、自然的觀察、思考、理解和探索。因此,作文之道,在于抒情表意。那么,作文教學中應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關注時代,積累生活,體味情感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時代,走進社會,積累生活,就是積攢人生的閱歷。要使學生懂得“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帶著情感觀察社會: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體了,無情的有意了,呆板的活躍了。況且社會本身是由有情感的人構成,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風月有意,草木含情,山河顯志。更不用說時代的發展與變化,關系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引導學生積極關注時代,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繽紛色彩無疑會影響和感染學生。無論是崇高的、悲壯的,還是卑鄙的、丑陋的,都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基本看法。這些基本看法、態度長期積累,不斷思考,學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視角、獨特的感悟。
“長期積累,偶而得之”是捕捉靈感的基本條件,當學生在一些環境下把自己感受到的經驗和觀點向他們傾訴時,就會感到情真意切,文思泉涌,有話要說,有話可說。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的繽紛色彩,不是憑空想象,而是要發現、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所以,作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社會活動,如關注社會熱點,組織游覽觀光,訪問英雄模范……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而且幫助學生開闊了視野,積累了材料,培養了興趣。
二、學會閱讀,學會欣賞,激活情感
水到渠成,萬事一理。閱讀和寫作也遵循著這一規律。閱讀是感知到意會的階段,而寫作是意會到言表的飛躍。要促進這一轉變,就要廣泛涉獵,多方采擷,通過多讀書、多積累來開闊眼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佳詞名句、精思妙理等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廣積寫作的“糧草”,這也是解決學生作文“有米可炊”,不為作文而愁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和欣賞,領悟和感受并激發情感,日積月累,若執筆則可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應該就有這個意思吧。
閱讀之于寫作是如此重要,那么閱讀是不是一定能提高寫作水平呢?也不一定。閱讀如果沒有激發情感,沒有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發表見解的沖動,那么仍然只是淺層次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境界,激發起學生創作的欲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引人情感共鳴,在學了該文后,許多同學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父母,并寫出了自己的習作。有位同學寫道:“看著平時愛嘮叨的母親,我仿佛第一次感到母親是過分蒼老了。她那張曾經白晰如玉的臉龐上已經悄悄爬上了幾道細細的魚尾紋,它那雙曾經炯炯有神的眼睛已深深地陷入了眼眶,她那頭曾經烏黑如云的秀發已略顯稀疏并添上了幾根顯眼的白發了。哦,我的蒼老而讓人心酸的母親!”他的作文為何如此感人?是因為文中傾注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真摯的情感。
“他山之石,可以成玉”美國著名教育家威爾遜認為:讀對寫,寫對讀都存在著相輔相成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構建作文的生態環境,用“換位移情、情景刺激”等方法來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教師“下水”,親歷甘苦,誘導情感
有了情感,學生寫作不一定就能洋洋灑灑,運筆自如。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可能有兩種情況存在:一是“心有戚戚焉”而“力不能逮”,如登高望遠看見秀麗風景,不禁詩意大發,而一提筆卻不知如何寫起。二是信馬由疆,隨心所言,即使成文也是拖沓冗長。教師若單單誘之以單純的作文技法,往往事倍功半。極有可能教師講得神彩飛揚,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葉圣陶先生多次闡述作文指導時“教師要下水,善讀善作知甘苦,左右逢源,為學生引路。”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前,親自“下水”寫一寫,不僅可以深知作文的甘苦,體會寫作的難點,而且能以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指導學生,解除學生作文的畏難情緒。講評時,作文好的同學有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喜悅和成就感,更激勵起學生的興趣;作文差的同學也會仔細斟酌推敲,不甘落后。這樣,教師就由過去的發號施令者變成了以身作則的引路人,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誘發寫作情感,讓學生也躍躍欲試,從而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四、創設情境,提供實踐,深化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某種特定的情景、環境可以喚起潛在的情感,從而產生寫作的沖動和欲望,以情入文,有感而發。教師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給學生作文實踐的機會,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創作靈感,激勵學生成功。如在引導學生完成“感恩父母”的作文訓練時,我設計了導語:“父母對子女的愛,正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大都在平凡細微的小事中體現出來,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對這種感情有的體會到了,有的體會不到,有的當時就體會到了,有的過后才體會得到。同學們想一想,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你是通過什么事體會到的?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只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里?是通過某個動作流露的,還是通過某個身形體態表現的?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有的令人終生難忘。”從而把學生帶入到回憶中,回味那當時不經意的但現在卻能觸發情感的一幕幕,就促成了真實的情感體驗了,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欲望。在提供寫作實踐的同時,要求適量適度,注意學情分析,因材施教,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對于作文困難生,哪怕是微小的優點或進步,如一個生動的句子,一個有哲理的語段,一個有創意的觀點,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從而使學生作文由負擔變成一種享受。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努力激發和培養學生情感,從而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